商品資料

從聖地看聖經(全彩)

作者 : 莊百億

出版社 : 橄欖文化事業基金會

商品語言: 繁體

裝訂:

貨品尺寸/規格:15 x 21 cm

限制數量:

供貨狀態:

譯者 :

出版日期: 2014/07/01

頁數: 168

適用分類: 全

運送條件: 不拘

(商品可訂購,結帳後立刻為您進貨,請安心訂購)
NT$270 NT$300 折扣: 9 折
數量:
加入追蹤清單
分享:
 本書內容包含「從聖地看聖經」及「聖經文物與史地」兩部分。

  作者藉著聖經實例的探討及照片、圖表的呈現,幫助讀者從聖地的歷史、地理等因素,以立體(「時間」與「空間」)的眼光深入剖析,在聖靈引導中,追尋神工作的軌跡,以更瞭解作者所寫經文的原意。

  全本彩色印刷,有精美之圖片、詳細之說明,及經文索引等,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工具書。

名人推薦

  我有幸在出刊前得以先賭為快,每一次總被其內文吸引,在莊老師細膩深入的解經中讚嘆神奇妙的意念與作為。-王良玉 基督門徒訓練神學院院長

  此書圖文茂併,凝聚了莊百億老師多年執教的精華,和精心收集的圖片,行文中穿插的經題文物和史地詳細解說,相信不但是一般讀者喜歡,也能助益於聖經學者的研究工作。-邵晨光 菲律濱聖經神學院院長、亞洲神學協會總幹事

  莊老師曾多次帶領學生們赴「聖地」考察,並且很用心又細心地研究許多與解經相關之事物與背景,多年來的親身體驗及廣徵博引而著成此書,確是對認識神的真道大有助益,凡有心深入研經及解經者甚值詳加研讀,特此推薦。-黃子嘉  美國新澤西州若歌教會 主任牧師
 莊百億

  英國亞伯丁大學神學研究所新約研究,中華福音神學院教牧博士進修中,基督門徒訓練神學院外展部主任暨任教師。

  曾多次帶領學生赴聖地教學。
  
  著有《聖經人物誌》、《從聖地看聖經》等。
 王序
邵序
黃序
自序
再版序

第一部 從聖地看聖經

前言
創世記
出埃及記
撒母耳記上
詩篇
箴言
耶利米書
馬太福音
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約翰福音
使徒行傳
結語

第二部 聖經文物與史地

前言
金燈臺
空墳墓的啟示
門框經文盒(Mezuzah) 與佩戴經文匣(Tefillin)
馬可樓-從最後晚餐到五旬節
從新年、贖罪日到住棚節
哈努卡Chanukkah-修殿節
結語
附錄:「聖地」一詞在聖經中之用法
經文索引
與「聖地」相關之主要詞語索引
參考書目

 〈前言〉

聖靈感動使徒保羅勸勉提摩太:「你當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後二15),不單只是為了勸勉他作一個無愧的主工人,也是為了神的教會–神的兒女們需要真理的供應。因此對一個傳講聖經的主工人來說,「按著正意瞭解聖經」是他要正確講解真道的先決條件。然而處在二十一世紀的今日,我們(讀經的人)與聖經所記述的人、事、物等,的確有時間、空間上的隔閡,雖然按照一般解釋聖經的原則來讀聖經,我們多半已能瞭解聖經在說些什麼,若能建立穿過時空隧道的「立體讀經法」(在讀經時,加上「時間」與「空間」的考量),必然幫助我們更準確地瞭解聖經。

本書「從聖地看聖經」正是要幫助讀者,藉著聖經實例的探討,從聖地的歷史、地理等因素,以立體(「時間」與「空間」)的眼光深入剖析,在聖靈引導中,追尋神工作的軌跡,以致更瞭解作者所寫經文的原意,因那位榮耀、生命的主,曾經謙卑、溫柔地走過那地,在人的生命裏工作,透過人的手,將祂那永古隱藏不言的奧秘,書寫出來!

從研讀聖經到講解聖經的過程,有一舉足輕重、影響甚鉅的步驟:解經(Exegesis),也就是運用解釋聖經的規則來瞭解經文。按照新約學者戈登費依的說法,它回答了這個問題:「聖經作者原本的意思是什麼?」所以解經(Exegesis)時,至少要考慮三件事:作者說些什麼?作者為何這樣說?作者想要原來的讀者明白什麼?

由於聖經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歷史記述,都是以聖地(指以色列地)為地理背景的,「從但到別是巴」是許多聖經故事的舞台,若要正確解經(Exegesis),則對聖地的認識自然就是極佳的起點。

(一)認識聖地

聖經所說的聖地,以時間而言雖然早在2000至4000年以前,其實際範圍在不同時期,稍有出入,然而依據流傳至今的文獻、與考古所得資料來看,今日的以色列仍舊能透露出往昔聖地之風貌。

今日的以色列地面積並不很大,地形狹長,由北部崎嶇的戈蘭高地至最南端的埃拉特灣,長約470公里,東從死海到西邊地中海沿岸,最寬處約135公里。其總面積雖不大(27,817平方公里),卻擁有一整個大洲所可能出現的各種地形。有森林覆蓋的高地,也有豐饒的綠谷;有多山的沙漠,也有海岸平原;有屬亞熱帶的約但山谷;更有地球的最低點──死海。

以色列氣候多陽光,每年十一月到翌年二月之間為雨季,每年的降雨量在北邊約為50-125公分,在最南邊則低於2.5公分。區域性的氣候狀況變化多端,海岸平原夏季濕熱,冬季略冷有雨,在山丘區域偶有小雪。在約但山谷區域夏季乾燥炎熱,南方區域則屬半乾燥型氣候,白天暖熱,夜晚涼爽。

今日以色列的動植物種類繁多,反應出其地理位置所在與多樣化的地形及氣候。其境內約有380種的鳥類棲息,另有約150種的哺乳類與爬蟲類,與約三千種類別的植物(其中150種原產於以色列本土)。境內大約有120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約1000平方公里。

(二)從與聖地相關的因素看聖經之實例

與聖地相關的因素可從「時、空」兩方面來看,時間指的是歷史(考量人文、節慶、習俗等因素),空間指的是地理(考量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植物、動物等因素)。本書將選取經文實例,提出解經時會遇到的問題,然後作一般性的考量,最後從與聖地相關的因素深入解經。

〈創世記〉

聖經的作者們在被神感動寫作時,並不是像機器人被操弄般地寫作,而是透過他們的「這個人」來寫作,因此聖經中有許多內容,顯然與作者之思想、所處環境的地理、文化、語言、…等有緊密的關聯。

例一
經文:創二8 「耶和華神在東方的伊甸立了一個園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裏。」

幾乎所有讀創世記的人,都會被這節經文所吸引(因為它說出創造萬有的神,為被造的人所早已預備的恩典!),並且嘗試思考一個問題,就是「伊甸園」在哪裏?或問「東方」的意思是什麼?

一般考量:
差不多所有的學者,都傾向於依據下文「創二10-14」所提四條河之位置來考量。由於「比遜」、「基訓」不易確定(或因挪亞時代的大洪水改變了部分的地貌),「希底結」和「伯拉」河則被許多的學者認為,就是今日的「底格里斯」與「幼發拉底」河。因為有半數的河流的不確定性,因此在學者之間就有寓意和字面兩種解釋的爭議。法國著名的福音派神學家亨利.布洛謝(Henri Blocher)提出一個睿智的看法,他說:「在寓意和字面的解釋之間,在亞美尼亞和迦勒底為伊甸園所在位置的爭辯之間,我們很難做取捨。智慧的做法乃是暫不作決定,等待新的發現。」

深入解經:
我們要問的是「此處的東方,作者是以何處作為考量的基準點?」(這是從與聖地相關的因素──歷史之人文因素來考量的)。「東方」這字在舊約中共使用了86次(摩西五經27次、歷史書17次、詩歌智慧書16次、大小先知書26次),其中五分之三都是用於指「方向上的東方」,這顯然是舊約經卷的作者們所習慣於使用的一個詞彙,因此這裏的「東方」若按歷史之人文因素來考量,是要從作者的觀點來看的14,若我們承認摩西是五經的寫作者,也就能看出,摩西是以迦南美地為參考座標(參出三8、17)來說明神在迦南地的東方安置了伊甸園,給祂所造的人居住。

例二
經文:「創三7 他們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纔知道自己是赤身露體、便拿無花果樹的葉子、為自己編作裙子。」

學者們,多半已討論過「亞當、夏娃知道自己是赤身露體的羞恥感」(相對於未犯罪前的「並不羞恥」,創二25),在此我們要問:為何他們拿「無花果樹的葉子」、為自己編作裙子?

一般考量:
就他們編裙子的行為來說,當然是為了遮羞。至於為何他們拿「無花果樹的葉子」做為材料?一般認為是因為無花果樹的葉子較大,易於取得。

深入解經:
從地理之植物因素來看,無花果樹(參照片一)的葉子寬大,作為有限度的遮羞物,原是無可厚非。就是時至今日,近東人仍把無花果樹的葉子編織在一起,用來包裹鮮果送往市場,甚具商業價值。
然而,無花果樹的葉子有另一特性,或許是亞當那時所始料未及,就是:無花果樹葉雖然寬大,一旦離開樹枝,就會因失去水分而很快捲曲起來(參照片二、三),以致他們二人會原形畢露。這就顯示,人用自己的方法來為自己遮掩罪行,結果得不償失;而耶和華神後來為他們用皮子作衣服、給他們穿的恩典(創三21),才是我們真正的依靠!

例三
經文:創十三9 (亞伯蘭就對羅得說、)「地不都在你眼前麼.請你離開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

亞伯蘭(就是亞伯拉罕)對羅得所說:「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是什麼意思?

一般考量:
將整句當作一種謙讓的用語,是亞伯拉罕為了讓他姪子羅得先選擇可以作為牧養牲口的土地而說的。

深入解經:
若我們能將亞伯拉罕與羅得所在之處加以考慮(亦即從其地理位置因素來瞭解),就會有進一步的認識。按創世記13章2-4節的描述:「亞伯蘭的金、銀、牲畜極多。他從南地漸漸往伯特利去,到了伯特利和艾的中間、就是從前支搭帳棚的地方,也是他起先築壇的地方,他又在那裏求告耶和華的名。」亞伯拉罕不但在那裏敬拜,實際上他就住在那裏,因此當時亞伯拉罕與羅得說話之處就在「伯特利和艾的中間」。

「伯特利」和「艾」都是在迦南地的「山脊大道」上的山城,兩城相距約3公里。「山脊大道」是約但河西的中央山地上的南北向通道,此河西山地由南部的希伯崙一直延伸至北方的黎巴嫩,在迦南地境內大致上可以分為四個地區: 「猶大山地」、「以法蓮山地」、「撒瑪利亞山地」和「加利利」。「伯特利」和「艾」就在「以法蓮山地」範圍內的東面邊緣上,是山脊大道的中心位置,其地勢高度約800至850公尺。從此地向西看,視野受到山勢所阻,由此地往東則因地勢陡降至海平面以下約250公尺的約但河谷,向東望去,正如創世記13章10節所說:

「羅得舉目看見約但河的全平原、直到瑣珥、都是滋潤的,那地在耶和華未滅所多瑪、蛾摩拉以先,如同耶和華的園子、也像埃及地。」(參照片四)。

從以上所述,可知,原來亞伯拉罕對羅得所說:「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乃是從他們所在之處「向著東邊」看,而說向左或向右;亦即:「向左」就是方位上「向北」,「向右」就是方位上「向南」!

值得留意的是,此種面向東方,而將「向北、向南」改成「向左、向右」的說法,在聖經後來的書卷中陸續出現,形成一種特別的表達方式。王上七39 「五個安在殿門的右邊、五個放在殿門的左邊.又將海放在殿門的右旁、就是南邊。」經文本身很明顯地看出是「面向東方,以右邊為南邊」的說法。以西結書16章46節記載耶和華的話臨到以西結、責備耶路撒冷說:「你的姐姐是撒瑪利亞,他和他的眾女住在你左邊;你的妹妹是所多瑪,他和他的眾女住在你右邊。」撒瑪利亞和所多瑪就地理位置來說,分別位於耶路撒冷的北方與南方,因此神所說「撒瑪利亞住在你的左邊,所多瑪住在你的右邊」也是以面朝東方的方向來說的。結四十七1-2 「他帶我回到殿門、見殿的門檻下有水往東流出.(原來殿面朝東)這水從檻下、由殿的右邊、在祭壇的南邊往下流。他帶我出北門、又領我從外邊轉到朝東的外門、見水從右邊流出。」此處的說法仍然相同。

從以上三處經文的用法,可以看出,聖殿殿門朝向東方的事實,或許加強了此種習慣的用法。

例四
經文:創廿三10 「當時以弗崙正坐在赫人中間.於是赫人以弗崙、在城門出入的赫人面前、對亞伯拉罕說、」

經文已經說:「當時以弗崙正坐在赫人中間」,為何在此還要再提「在城門出入的赫人面前」?

一般考量:指在其他赫人的見證下說話。

深入解經:
從聖地的考古資料顯示,古時候城門口常有一塊較為寬闊之地(考量聖地的地理位置因素,參照片五)。在此處,可進行許多與城內居民相關的事,如:買賣、審斷糾紛等(得四1-2,撒下十五2)。那些在城門口的人就成為交易、審判等的見證人(得四11在城門坐著的眾民和長老都說、我們作見證、願耶和華使進你家的這女子、像建立以色列家的拉結、利亞二人一樣;又願你在以法他得亨通、在伯利恆得名聲。),這是屬於歷史之習俗因素。(續)

 自序

被更新變化的生命與成長


  那一天(2011/5/25)寫完院訊的專欄「從聖地看聖經」第十五篇(完結篇)文稿、以及「專欄特別說明」時,已是凌晨一時整。聽到窗外瀝瀝細雨聲,我不禁伏案獻上禱告,感謝主三年半以來、屢賜恩典得以陸續完成這個專欄,更感謝天父引導我在十六年前進入門訓大家庭!
  
  1981年吳勇長老設立門訓,同一年(註1)主帶領我放下軍職、進入全職事奉,迄今正好滿卅年。1995年4月,當我還在蘇格蘭亞伯丁大學進修時,主藉著汪川生院長的邀請、「約4:34-35」經文的感動、以及收到門訓第57期簡訊汪院長所寫「為神作大工」一文的印證,確定要在當年九月返台,正式進入門訓事奉。5月間得知6月底台灣有一聖地旅行團要出發。經過禱告、並寫信給當時一百多位奉獻支持我到英國進修的弟兄姊妹們,向他們報告,我擬就地利之便、參加「聖地旅遊團」,以便為返台後在門訓之訓練主工人的事奉做預備。感謝神,因著他們的支持,我第一次進到埃及、以色列。
  
  1995年6月30日中午,我隨著旅行團,由埃及西乃半島、從Taba邊境海關(以色列最南邊的城市Eilat)第一次踏入「以色列」、聖經所說的「聖地」的地土!我當時以為,能夠一生一次來到聖地,已經是神莫大的恩典,哪知,我內心為了「門訓學生的需要」的一點心願,竟蒙神大大的施恩:一方面,得著當時汪院長的支持,將「聖地教學」列為必修課程之一,同學多蒙其惠;十多年來竟使門訓在台灣的眾神學院中,成為擁有最多的以色列文物、與關心猶太人福音事工的先驅者。又藉著現任王良玉院長的安排,使「聖地教學」的課程納入「門訓外展部」所開設的「信徒神學課程」內,得以讓眾教會的弟兄姊妹也能按需要一同前往「聖地」學習。
  
  另一方面,只一次進入「聖地」,所得著之益處(靈裏的更新、生命的委身、對聖經的再認識……)絕對是肯定的,然而要想有更準確的認知、以致能將所得用在教學上,顯然一次是不足的;在過去這十六年中,神竟讓我有機會前往「聖地」八次之多(除第一次、與帶領門訓之師生前往教學外,尚包含1997.8.2-8.26在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上課:「A Chronological Study of the People and the Land of the Bible」;以及2003.1.30-2.9 在埃及開羅Pentecostal、Faith兩間神學院教「釋經學原理」後,於2003.2.9-2.20獨自赴以色列,得張實賢老師與當年奉派駐以色列特拉維夫的徐俊誠弟兄之助甚多),並且逐漸在我裏面將「從聖地看聖經」的概念成形化,進而組成一個可以傳遞、書寫、與講授的課程,與此同時孕育的,則是另一門課「聖經史地」(分別在外展部、校本部、與西班牙歐華神學院講授)。期間,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的雷建華老師曾於1999年3月受邀,到華神神碩班講授一個學期的「聖經背景」,我因早就從他所著的「從別是巴到但」一書獲益良多(該書是我講授「從聖地看聖經」課程的主要課本之一,本書更多次引用該書),於是在汪川生院長支持下,我得以以「旁聽生」的身分,受教於雷老師席下數月之久,使我對「聖經背景」有更深的認識、和啟發。
  
  在門訓王良玉院長的鼓勵下,自2008年2月起,於門訓的院訊上開始撰寫專欄「從聖地看聖經」。為了有限篇幅之限制與準確性,我學習字斟句酌、細查相關資料,以致經常遲遲不能落筆、總在最後一刻才交稿,造成同工之不便,甚覺虧欠。十多年來,在數千個晨昏中,常常默想、遊走「聖地」與「聖經」,令我有時不知身在何處,每次到了「聖地」,卻好似從頭讀「聖經」;在台灣或外地,每日讀「聖經」,又好像回到「聖地」去體驗神自己的作為,而在這些來回之中,神的話卻好像越來越清晰了!
  
  今年(2011)八月適逢門訓成立卅週年,王院長主持籌備會議,決定將該專欄集結出書以為賀禮之一。由於2006年,我曾受「中信月刊」主編連瑣姊妹之邀,在該月刊連載六篇「聖經文物與史地」專文,因此趁此出書之便,將兩者放在一起編印成書。
  由於「聖經文物與史地」六篇專文是針對「中信月刊」的一般讀者,寫作之時並未加上「附註」,因此編入本書為第二部分,除對內文部分措詞、以及圖說稍作修改、並更新了少部分照片外,仍然保留了原來之風格。
  
  本書第一部分因從原來十五篇「從聖地看聖經」專欄稿整編而成,為了成書的連貫性,在例證的次序上稍作修改,並修正了原來專欄中圖說之些許錯誤、與更新部分照片,特別是照片來源之說明、均一一獲得原提供者的同意。同時為了原本門訓之友對院訊的熟悉度,本書仍然使用該專欄之名-從聖地看聖經。
  
  當我校對從編輯同工傳來完整的書稿時,內心再次為了神在過去十六年中所賜下的各樣恩典(包括機會、時間、經費、健康……等)感謝祂,祂纔是這本書真正的作者!

莊百億
基督門徒訓練神學院 外展部主任

最近閱覽過的商品

買過這本書也買了

Scr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