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一看,你也許會誤讀成錯誤專家;不用介意,雖不中,亦不遠矣。我提供預防錯誤、糾正錯誤的專業服務。
現在叫一個人專家幾乎是一種侮蔑。通識教育已成為普世價值,文藝復興人是雖不能至,而心嚮往之的理想。愛因斯坦說:專家不過是訓練有素的狗;當今要甚麼都懂才有銷路,像每晚談話節目上的名嘴,古今中外的八卦趣聞、怪力亂神,他們都能圖文並茂地演出一段,不但有娛樂效果,對台灣大眾的影響可能超過臉書,自然也抬高了他們代言產品的身價。這年頭流行的是博學多聞,不是專家。但是,我是錯務專家。
從進研究所開始,我就投入了這個領域,一個數學系與電機系合辦的學門,叫做通訊科學。主要的吸引力是:無人太空船出任務,要一去不回地在太陽系飛行數年或十數年,每次接近行星、衛星時,需取得大量影像與量測數據傳回地球。要長時間運用有限的隨船電源供應,只有發射低功率訊號,但經過長距離後,微弱的訊號仍可在地面正確地接收到,組成圖片,供人研究。解決這類問題,除了通訊電子,還要設計有效的編碼解碼來包裝訊號源,以克服這些嚴峻的客觀條件。這些技術在上世紀60、70年代還只用在國防與航太的領域,如今已經普遍應用在日常生活中,諸如行動電話、無線上網、數位匯流、全球定位等,至於更早用到壓縮與糾錯的產品如音樂CD、影片DVD等,都已經接近淘汰邊緣了。
這些成就的理論依據是Claude Shannon在1948年建立的信息論 (Information Theory)。信息從產生到送達,需要透過一個未必乾淨可靠的管道來傳遞,Shannon提出三個問題:
一、收到的信息內容是否和送出的一樣?
二、收受者對信息的解讀是否與送出方相同?
三、收受者因信息而產生的反應是否有如送出者的預期?
讓我們姑且以一本書的作者為信息發送方,讀者為收受方,把閱讀活動當作傳達信息的通道,來檢驗上述三個問題。
錯務專家會說:認真校編的書可以解決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作者與讀者都有部分責任;但說不清楚,導致誤讀,是作者的責任。至少,對不同的目標讀者群,應該用不同的、盡量客製化的表達方式。第三個問題,完全是作者的問題,除非作者根本不在乎讀者的反應。無目的的信息,像是沒有靶的箭,可有可無(反之,購物中心播放的音樂則有強烈而明確的預期效果,聽似無目的背景而已,其實精心設計,要刺激購買慾)。這本書的目的是甚麼呢?
這本雜文集裡收了我在過去十多年間發表的一部份文章,依主題分為四卷。第一卷<資本市場>選了我在市場工作28年,倡議經年而至今未果的改革,包括逐筆的交易制度和兩段式的結算制度。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我在下文也要檢討這些論述不能產生預期效果的原因,總結失敗的經驗。第二卷<數位經濟>介紹了我對這個當紅產業的一些觀察,包括如何平實看待區塊鏈和金融科技等新發展。這裡不免有一點炫耀的念頭,收入了我在2000年的一篇<新經濟>,其中大多數的預測,今天都已經證實,希望可以幫助讀者相信,我今年的新預測,多半也會是正確的。第三卷<社會責任>裡是有關財富分配等正義問題,不純然是多管閒事,也算是匹夫有責。縮小貧富差距,讓勤奮認真的人都能安居樂業,是社會安定的基礎。國家治亂,該究責朝廷命官,即士大夫也;社會風氣之厚薄,所謂天下興亡,則你我皆不能迴避。第四卷<表演藝術>大多是我在國家兩廳院官方出版品《表演藝術》月刊上寫的演出介紹或評論,年代比較久遠,因久久不為此道矣,收在這裡,滿足一點虛榮心。他日延伸發揮,或可編成《追求編輯成太太的17種方法》。
回頭談革命成功與失敗的總結。簡而言之,後來的失敗,部分歸因於先前的成功來之太易,而忽略了推動事情該有的方法。教訓一,認清問題;二,充分授權;三,平衡論述。茲分別說明於下:
一、認清問題。
當我們面對一個問題,要找解答的時候,必須瞭解在當下受到了哪些限制,所謂邊界條件(Boundary Conditions),更要瞭解,這些限制本身其實就是問題的一部分,因為限制一改變,解答就跟著改變,甚至會從有變無或從無變有。我們常常喜歡從歷史裡找解答,或參考其他地方遇到類似問題時採用的解法。除非邊界條件是不因時空轉換而變化的,否則該時該地的解法,並不必然也是現下的最好解答。最近美國升息,許多人就驚訝,怎麼股價反而同時上漲,完全違反我們的經驗,甚至公債也漲,更令人不解。這是一個今昔邊界條件有異,答案也需要與時俱進的例子。我們長久習於把資金定為稀有資源,但公債、股票、黃金、比特幣的價格都在這一波上漲,正反映後QE時代的超級寬鬆,前所未有的新邊界條件。教訓:學別人,要學理由、學思考,而不是抄解答。沒有一個解答可以單純從別的國家或另個時代硬生生地移植來,就能解決我們此時此地的問題。
二、充分授權
企業成功之道:找對人,去做對的事而已。甚麼是對的事,各級負責人要決定。如何把這些事做好,要充分授權給實際執行的承辦人。此企業之有別於個人工作室也;善用組織的力量,讓團隊熱情工作,以集體智慧創造出新而高的附加價值。而今,這附加價值絕多來自於知識,企業員工也以知識工作者為主,充分授權(Empowerment)使這樣的員工成為自己業務範圍的領導者,維持對工作的主動、熱情,提升在團隊裡的參與感和榮譽感。本書第二卷的第三篇,反敗為勝的領導學,收的是我在交易所2014年冬季員工訓練的教材,藉《Turn the ship around!》這本書,和電影,來說明充分授權的重要,也是一個自我檢討,不要以為官大了學問就大,自以為比承辦人更懂。就算是天縱英明的領導,真知道一點執行面的技術,也不要把自己的偏好強加在員工頭上,要鼓勵每一個知識工作者發揮自己的專業和智慧。A poor thing, but my own: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經過時,自由戀愛才是正辦。
三、平衡論述
建立一個制度,涉及多方利害關係人,常常需要達成某種程度的共識,才推得動。失敗的論述,常常是抓住一個觀點,無限上綱,自強不息有餘,厚德載物不足。分析一個議題,至少要取兩個線性不相關的面向切入,分別評量,再找到利害平衡的區間,尋求解法。以我早早倡議,也漸漸成功布建,取得一定成績的資通訊安全機制為例,當時的確平衡照顧到了安全和方便兩個面向,如同直角坐標裡的X軸和Y軸,再用Z軸表示解決方案的費用,用預算上限切下去,同時符合安全與方便條件的可行解便可篩出來。如果交集是空集合,則三個條件中至少有一個要調整。
從兩個面向,兩個維度去看事情,絕非新事。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約翰福音在開頭介紹耶穌: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義正可以辭緩,理直何妨氣和。總結失敗的經驗,卻發現,說理和表演一樣,成功論述的秘訣是,完全的秩序裡也要考慮前瞻的彈性,如同做事,不但要認清問題,還應該充分授權,也如待人之道,公義與慈愛並行不悖,或者說,在精準與放任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