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資料

靜觀與心禱--改革宗靈修神學與天主教密契傳統契合

作者 : 王志勇

出版社 : 主流出版

商品語言: 繁體中文

裝訂: 平裝

貨品尺寸/規格:14.8 X 21 CM

限制數量:

供貨狀態:

譯者 :

出版日期: 2025/07/01

頁數: 576

適用分類: 全

運送條件: 不拘

(商品可訂購,結帳後立刻為您進貨,請安心訂購)
NT$495 NT$550 折扣: 9 折
數量:
加入追蹤清單
分享:
  《靜觀與心禱》以「內聖與外王」為軸,王志勇牧師結合改革宗神學與大德蘭《靈心城堡》傳統,系統梳理靈修三大階段、靜觀心禱四步與七重住所,並闡釋《主禱文》中的國度視野,引導信徒在聖靈光照下消除改正殘餘的罪性,培養良善像神的德性,並從個人轉化延伸社會行動,成為福音使命與文化使命兼備的國度精兵。全書條理詳盡,可作教會小組、神學生與渴慕深度靈修者之全面實用指南,書末並附詩歌與論述,助讀者實踐敬虔路徑的整全藍圖。

推薦

  陳祖幸牧師(恩福文化宣教使團牧養與培訓事工主任)
  陳佐人博士(芝加哥大學神學博士,西雅圖大學神學及宗教系副教授)
王志勇

  現任美國改革宗長老會弗吉尼亞主恩基督教會主任牧師、倫敦三一聖經公會編輯。學歷為中國政法大學學士,北京大學法學碩士,牛津大學訪問學者,美國加爾文學派院神學碩士。研究領域為基督教哲學、神學與法學。1997年在北京從律師業蒙召全職參加宣教與牧會侍奉,2000年在北京家庭教會改革宗長老會中按立為牧師。

  2003 年在北京創立「中國改革宗神學網站」,2010年在香港創辦「雅和博聖約書院」,2012年在美國創辦「雅和博研修院」(https://www.ahavah-institute.org/ ),致力於研究和傳播以十七世紀英美清教徒神學為代表的古典改革宗神學,並結合歐美文化保守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倡導以「聖學為體,世學為用;仁教心學,法治德政」為範式、以「歸回聖經,訪問古道;透達時務,聖靈內證」為路徑、以「敬畏上帝,信靠基督;愛主愛人,守約守法」為導向的基督教世界觀與文明論,定志在各地推動建立經學、修道和牧靈三者合一的基督教研修院,促成中國教會與社會經悔改、和解與重建之道,由皇權專制為主導的醬缸文化轉向敬天愛人為特色的聖愛文明,被稱為「中國改革宗神學領軍人物」之一,並被評入2014年、2016年「年度百名華人公共知識分子」(政右經左版)。
序一:得救有路,靈修有門/陳祖幸 9
序二:從改革宗神學看天主教密契傳統/陳佐人 15
自序:內聖與外王 33
緒論 靜觀心禱與積極行動 71
第一章 靜觀與行動 79
一、靜觀與內在生活 82
二、行動與外在生活 102
三、知與行合一的操練 113
四、靜觀的超脫與行動的執著 124
五、個人靈修與社會行動的合一 132
六、靜觀、行動與基督徒的靈婚 140
七、基督徒的靜觀與東方神祕主義的不同 143
八、靜觀、密契主義與改革宗正統神學 146
第二章 靈修三大階段 155
一、道路、階段與次第 158
二、煉路、理性修與初習階段 163
三、明路、情感修與成熟階段 182
四、合路、意志修與完全階段 197
五、靈修三大階段的交叉性 212
第三章 靜修兩大模式 219
一、靜修與靜觀 220
二、宣講式靜修 223
三、輔導式靜修 225
四、靈修過程中的安慰 232
五、靈修過程中的枯乾 239
第四章 靈心城堡七重住所 255
一、大德蘭的生平、教訓和影響 257
二、第一重住所:決志進入—初習者 268
三、第二重住所:持續前行—初習者 274
四、第三重住所:學習敬畏—初習者 279
五、第四重住所:超脫之愛—成熟者 286
六、第五重住所:與主結合—完全者 297
七、第六重住所:內在聽覺—完全者 308
八、第七重住所:全然平安—完全者 329
九、從邪情私欲走向真正的純靈性的愛 356
第五章 靜觀心禱四個階段 373
一、禱告與靈修 374
二、祈禱與靜觀心禱 378
三、靜觀心禱三大預備 386
四、第一個階段:觀心式祈禱 394
五、第二個階段:收心式祈禱 403
六、第三個階段:靜心式祈禱 413
七、第四個階段:合心性祈禱 421
八、如何進行靜觀心禱:從觀心到合心 433 
第六章 《國度禱文》與靜觀心禱 445
一、《國度禱文》及其重要性 448
二、祈禱與心靈的仰望 452
三、祈禱與心靈的順服 457
四、祈禱與上帝的同在:「我們在天上的父」 460
五、第一大願望:「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465
六、第二大願望:「願你的國降臨」 468
七、第三大願望:「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 472
八、第一大祈求:「我們日用的飲食」 474
九、第二大祈求:「免我們的債」 479
十、第三大祈求:「不叫我們遇見試探」 485
十一、第四大祈求:「救我們脫離兇惡」 491
十二、信心的宣告:「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 495
十三、信心的宣誓:「阿們」 498
附錄一 耶穌基督師尊歌 501
附錄二 雅和博心齋證道歌十首 503
附錄三 靈魂與靈修 519
附錄四 靈魂與身體 525
附錄五 心靈與意識 533
附錄六 清教徒論靈修與靈命 549
王志勇牧師事奉與著述簡介 571

 
 

自序

  ⋯…
  我們不喊,誰喊?
  我們不幹,誰幹?
  ⋯…
  我們最純潔的愛國感情,我們最優秀的赤子心靈,卻被說成是「動亂」,說成是「別有用心」,說成是「受一小撮人的利用」。
  ⋯…
  我們有甚麼罪?
  ⋯…
  我們忍著飢餓追求真理卻遭到軍警毒打⋯⋯學生代表跪求民主卻被視而不見,平等對話的要求一再拖延,學生領袖身處危難⋯⋯
  ⋯…
  民主⋯⋯,自由⋯⋯,但這就需要我們用這些年輕的生命去換取,這難道是⋯⋯中華民族的自豪嗎?
  ⋯…

  以上是三十多年前在亞洲一文明古國,一批「首都高校自願絕食者」的《絕食宣言》。為政者不為所動,不到一個月便殘酷屠城。之後,便是集體遺忘,便是踩著無辜者流的血發大財、上位的中外人士了。

  然而,遠處南陲的一城,儘管不少人呼應著北方主政者以鎮壓屠殺換取安定繁榮,並不介意「袋住先」甚或自我矇騙為「完善選舉」的民主倒退之際,卻又出現了另一批年輕人,拒絕裝睡,拆穿在上者的一派胡言。他們和三十年前的中原學生般照樣喊、照樣幹,未幾,慘痛的歷史便重演了:發聲的年輕人再被抹黑為「動亂」者、「別有用心」、「受一小撮人的利用」, 收場更是如出一轍:被定性為暴徒、遭下獄、要逃亡。

  第一次在首都的屠城,引來這城的居民惶恐逃遁,離走他鄉。然而,不少留下來的,或重投懷抱的,卻成了堅實的政權附和者,以至當極權親臨城下,年輕人要站出來,對抗撕破臉皮的政府時,歷史慘劇在三十多年後便重現了。

  可是,城中人對多年前的屠殺追捕不單不儆醒,反而以假平安取代之,自我麻醉成假希望,斷然否定政權在歷史上的連續苦難,其實就是拒絕回應時代,逃避向歷史負責。魯益師(C. S. Lewis)曾這樣說:痛楚是上帝的揚聲器。若我們漠視祂的警示,掩飾苦難成歌舞昇平,黑暗必然循環而至。

  神在猶太人的歷史中,常派遣先知代言,在苦難降臨前發出嚴厲的警告。這些聖經裡的先知,雖然無權無勢,卻不畏強權,屢次警誡猶太人的君王、祭司、利益集團,以至平民百性, 不要漠視社會的傾斜,粉飾太平,否則國祚難存。

  以賽亞當面責備民眾為「悖逆的兒女」(以賽亞書三十8-14);阿摩司指出社會賄賂成風,司法不能伸張公正(阿摩司書五10-13);新約時代的施洗約翰直接揭露希律王的亂倫行為(馬可福音六17-29)。耶利米痛斥君王,「欺壓寄居的和孤兒寡婦」、「流無辜人的血」(耶利米書七5-6)。他不願跟隨那些奉承王朝的先知,蒙著眼散播國家繁榮安定的「愛國」信息,而是認定神的警告是不能被包裝蓋過的。

  相信最單刀直入的,莫如以西結嚴責同胞不肯面對現實,徒然粉飾將滅之國(以西結書十三1-16)。他怒斥宗教人士妄說平安,兩次重申「其實沒有平安」(10、16節)。這豈非今日此城的寫照?

  這些冒著生命危險直諫君王、權貴以至迷戀現狀之百姓的先知,雖然因說出真話而遭眾叛親離孤獨一生,仍然流淚呼喊,處處流露出哀痛即將降臨的災難之情感。他們不單進入同胞的逆境中,與民同行,而且在拆穿社會裝睡假象的希望之際,還展示出一個從神而來,公義如江河滔滔的真希望!

  這個真希望的實現,必須先粉碎由謊言重重疊構,掩蓋著無盡不義的假平安,直視墮落的現實。舊約的先知用盡方法(包括脫去衣服、頸上加軛、向一側橫卧等)去宣示:社會已經禮樂崩壞、貧富懸殊、是非顛倒;惟有當人切實看到時艱之險峻,痛其所缺,重新啟動惻隱之心,狂瀾才得以力挽,民族才會有真正更新的希望。

  昔日的猶太人以為在聖殿積極參與宗教活動,便可以得到神的祝福,但卻遭神嚴厲的譴責,因為祂討厭無視社會不公義的獻祭。同樣地,若今天的信徒躲在教堂四壁內,漠視門外的哀哭切齒,麻木地期待神的保守,也只會是徒然。神在每一個時代皆對信徒有召命,無論我們生於哪一段歷史,都要回應上主在歷史背後的呼召——「行公義,好憐憫」,因為祂就是歷史的掌權者。

  舊約的先知在他們特定的時空,指出了時代的黑暗,同時宣講光明的盼望。他們在看得見的世界,帶領群眾感悟看不見的神國應許。他們在患難中操練忍耐、等候,積極地同情、關心百姓的勞苦,即使因不順應主流歌頌強權,而受苟且偷安之徒唾棄,仍不改嫉惡如仇的使命,走入人群中。他們多在有生之年,都未能親眼看到他們所傳揚的神之承諾實現,但基於他們對真理的不離不棄、對神的確信,直到今天仍能堅立一代代受苦者的意志和願景。

  此城當下如覆巢之卵,一個個危機接踵而至,警戒著災難酷劫在歷史重複的可能。我們豈能不敲起公義之聲,鳴醒陷於假平安、偽語謊言中人,盡歷史責任成為劇變的明燈,起來與時代同哭,與苦難者同行?可是,苛政何其猛於虎,獨裁的政權怎能容忍敲鐘者,其推出的惡法,表面以保障國家安全為名, 實乃要令人人自危,如履薄冰自我審查,因而本書一下子便失卻承印之鐘,鳴聲沒有了載體,剎那間無從出版。眼看書中所言似乎從此湮沒,那憐憫受壓逼者的上主,卻藉台灣主流出版社的鄭超睿社長伸出救援之手,令這本書重新有發聲的機會。實在非常感激鄭社長的義助,在兩岸關係緊張、劍拔弩張之際, 仍然具道德勇氣,為拙作出版!人世間黑暗的日子無數,信徒也要與世人一同經歷走下去,然而,在主內我們有幸能互相效力,在暗沈的政治環境中合力提燈,燃點正義之光,為苦痛者帶來希望,是上主格外的恩典。

 

最近閱覽過的商品

買過這本書也買了

Scr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