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資料

如何與青少年子女談心

作者 : 查爾斯.薛佛

出版社 : 張老師文化出版社

商品語言: 繁體中文

裝訂:

貨品尺寸/規格:

限制數量:

供貨狀態:

譯者 :

出版日期:

頁數:

適用分類:

運送條件: 不拘

(商品可訂購,結帳後立刻為您進貨,請安心訂購)
NT$252 NT$280 折扣: 9 折
數量:
加入追蹤清單
分享:
 如何與青少年階段的孩子談論性、禁藥、愛滋病、沮喪、自殺、幫派、約會暴力、生活方式的選擇等……是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最大的挑戰,更是責無旁貸的責任。如果父母不把握機會與孩子溝通對話,說明自己的看法,及傾聽孩子的心聲,那麼生活中隨時充斥的流行風潮(例如電影、電視、音樂、雜誌)和朋友同儕的影響,將左右孩子的價值觀和行為。兩位得獎作家薛佛博士和迪吉若妮摩教授,針對現代生活中所有重要且敏感的問題,透過案例導入生活現場,逐一條列主題說明、溝通建議、視不同狀況羅列選擇多元的回答方式和對話範例,提供清晰、切合事實且具權威性的對應解答。本書涵蓋面廣,迥異於市面單一主題的親子書籍,是所有父母、教育工作者必備的現代教養指南。

作者簡介
查爾斯‧薛佛博士:美國費爾萊‧迪金森大學(Fairleigh Dickinson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心理輔導中心負責人,著有許多親子教育書籍,包括和泰瑞莎‧佛伊‧迪吉若妮摩合著的《Raising Baby Right》,曾榮獲1992年最佳親子書。他的兩個孩子正值青春期。 
泰瑞莎‧佛伊‧迪吉若妮摩:紐澤西州威廉‧派特森大學(William Paterson University)英文助理教授,也是三個小孩的母親。她和薛佛博士另外合著《How to Talk to Your Kids About Really Important Things》等書。

 
 

 約會強暴
貝琪二年級時開始和克雷格約會,他是畢業班學生會主席。克格雷很有趣,和他相處非常愉快。當他邀貝琪擔任畢業舞會的舞伴時,她樂得彷彿飛上雲端。一整個月,貝琪為那場畢業舞會費盡心思,還努力的勾勒出一幅幅美好的景象:想像當晚兩人的穿著打扮,可能談些什麼,跳哪些曲子,以及其他人對全場最登對的兩人如何讚歎不已等。

貝琪絲毫沒料到,舞會結束後開車回家途中會發生什麼事。她一生最完美的夜晚和最精采的回憶,竟毀在克雷格手裡。克雷格把車子轉入一處偏僻的地方停下,先是純情的親吻著貝琪,耳鬢廝磨幾分鐘後,他開始毛手毛腳,並把她推倒在椅子上。貝琪大聲抗拒,想把他推開,但僅短短數秒鐘,她的禮服和絲襪都被撕破,克雷格強暴了她。

青少年和大多數人一樣,對何謂強暴有著刻板印象,以為強暴指的是瘋狂暴徒從樹林中跳出來,持刀或槍脅迫及性侵害婦女。但真實的情況是,大部分強暴案的施暴者不是陌生人,而是受害者認識的男人,而且通常和受害女子一起出去過,算是她們的朋友。這種情況叫作「熟人強暴」或「約會強暴」,比一般人所知道的還普遍,實際發生的案件數目很難估算,因為據專家研究,多達百分之九十的強暴案沒有報案;而全美強暴預防和管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ape)調查,百分之九十二的少年強暴案受害者指出,她們和加害者熟識。這個數據呈現出很重要的議題,值得我們和青少年子女討論。

和兒子談約會強暴
青少年被控約會強暴的新聞層出不窮,提出控訴的女孩有些是被告男孩的約會對象,或是在舞會上認識、在學校碰過面。由此可見,隨著青少年性行為越來越開放,約會強暴事件日益普遍。

即使你相信兒子潔身自愛,沒什麼好操心,和他討論約會強暴還是很重要。教育青少年的時機永遠不嫌早,要讓青少年知道如何尊重婦女,及不尊重婦女將面臨什麼樣的法律制裁。
  
危險的「大男人」心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曾研究青少年的約會,就可接受的行為對青少年進行意見調查,問你的兒子對這項研究結果有什麼看法。
  
請先告訴他:「相當高比率的青少年認為,強迫性交在幾種情況下是可接受的行為:女方先答應之後反悔(百分之五十四);他在女方身上花了很多錢(百分之三十九);他太亢奮覺得停不下來(百分之三十六)。」
  
然後問他:「你認為這樣算侵犯別人的自主權嗎?」
你先帶動討論,可特別強調「強迫性行為絕對不容接受」。你的兒子必須知道,無論在任何情況下發生,強暴一律是暴力犯罪,是違法的罪行。
  
談底線。「不」就是不。「很多被控強暴的男人藉口:『是她自找的,誰教她穿性感衣服。』『我請她吃一頓高級的晚餐,她還跟我賣弄風情。』『她勾引我,直到最後一刻才拒絕,就是為了不讓我覺得她很容易到手。』這些都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只要女方說『不』,你絕沒有任何理由強行求歡。」
  
酒精和毒品的角色。「很多約會強暴案件發生在男女各自或雙方飲用過量酒精或毒品的情況下,但受到酒精或毒品影響,在法律上皆不成為強暴罪行的理由。不論清醒或不清醒,你都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如果有女子喝醉或無法控制自己,趁這時和她發生性關係仍算是強暴行為。」
  
責任。「你的慾望可能越界,但你的行為仍在控制範圍。『性衝動』無法使強迫性行為合法化。」
男子氣概。「沒有發生性關係或沒有『上壘得分』,並不意味你不是『真正』的男人。不要讓任何男同學迫使你明知故犯。真正的男人懂得尊重女人,及平等對待她們。」
清清楚楚的溝通。「了解真實的狀況很重要。問自己是不是真的聽清楚她要什麼,而不只是你要什麼。如果對女方有任何疑問,一定要停下來,澄清疑問。」

 給 徬徨的青少年及擔憂的父母

親子溝通三部曲

於青少年心理衛生門診看診時,目睹很多的父母對於青少年子女的身心問題,一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的惶恐焦慮,雖渴望助子女一臂,但又苦於無從著手。他們不停地向醫師詢問,無奈短暫的門診時間,醫師所能提供的諮詢往往極為簡明扼要,不敷父母的需求。

青少年發展中原本就有許多身心與社會的壓力,讓他們會徬徨與叛逆,早已使不少父母窮於招架。隨著大環境的改變,許多青少年次文化的困擾,對父母而言是相當禁忌與尷尬難以啟齒的話題,如父母離婚、性問題、婚前性行為、約會強暴、同性戀、愛滋病、飲酒嗑藥、沈迷於網路遊戲等等,皆充滿了挑戰性。假如父母沒有具備正確的觀念,就輕率地與子女對話時,子女不是相應不理,就是嗤之以鼻,甚至招惹更大的不安。不少父母在與子女溝通時,在語氣、技巧與態度上,往往犯下自己也未察覺的錯誤,有的過份權威嚴厲,招致子女頂撞或逃避;有的畏懼子女發怒,態度幾近央求討好;結果皆成無效能的親子溝通,父母當然會覺得非常挫敗與困頓。

這種挫敗感在父母是很普遍的正常現象,但父母不需怨也不要氣子女,在調整與青少年子女的溝通,是有訣竅的,首先父母在想改變青少年之前,必須先改變自己,自己需要先學習與成長。「如何告訴青少年需要知道的生活要事」一書,正是提供青少年的父母扮演好親職角色,以及改善親子溝通極其實用的書籍。而本書原作者心理學專家查爾斯.薛佛正是基於這種「父母需要學習」的精神而寫作此書,他希望每位父母閱讀後能更為睿智,去與子女進行開明的對話,協助子女度過青少年徬徨與叛逆的危機。

環視市面上雖然養兒育女的叢書眾多,但教導父母如何與青少年子女對談這些尖銳話題的書籍,卻極為稀少。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我看到此書的英文原版,頗為感動,深信此書對國內吾家有男(女)初長成的父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書籍之一。隨著西風東漸與哈日風潮,目前這些問題也在國內青少年社群中方興未艾,許多父母缺乏相關的資訊與因應之道,因此興起將此書在國內翻譯出版的念頭,與家有青少年的父母分享。故主動聯繫,很幸運地獲得國內青少年心理叢書最佳經營的張老師出版社的首肯,進行翻譯出版種種繁瑣事宜,經過一年多漫長的準備工作,中譯本終於問世,全書的精髓躍然紙上,原作者的智慧與經驗結晶忠實地展現,讓讀者迅速領略原作者的啟發,不少疑惑豁然開朗。

原作者非常強調父母在進行與子女溝通時應有的三部曲,首先父母需先成長,事先對問題作好知能的充實與自我心理的自省,降低自己的尷尬與不安,並需審視自己的行為與價值觀;其次是研擬與子女對話的時機、技巧與內容;然後是溝通時需展現開放與真誠的態度,即傾聽並尊重子女的想法,且溝通時需提綱挈領簡潔扼要,並避免譴責謾罵。它提供父母增進親子溝通技巧上所需要的重要元素,即具體的知識、明確的指導、實用的技巧、可行的方法,而非模糊與抽象的概念,例如,作者建議可不著痕跡利用共同觀賞的電視內容,或正發生的社會新聞,輕鬆地碰觸想要溝通話題,引出與青少年子女的對話。作者不時披露與子女用心地對談的重要性,唯有透過反覆多次真誠的對話,孩子也才能理性面對問題,孩子的困惑與焦慮方能獲得澄清,才能激出子女有進行調整的動機與行動。

作者提醒父母在青少年子女尚未有問題發生前,就需要防範於未然。關愛的家庭乃奠基於能坦誠佈公地討論問題,父母對未成年的子女負有善盡告知及提供正確資訊的責任。故子女邁入青少年階段,父母就可涉獵此書,適當應用,對子女的正常身心發展,莫大助益,所謂「未雨綢繆,防微杜漸」。 若不幸地,父母有些因素導致他們無法扮好親職角色,他們的青少年子女也可以自己閱讀此書,因書中作者的陳述,就像一位溫馨的長者,在教導為人父母一些正確的資訊,娓娓道來,青少年自己看書,有如沐浴在祖父母的慈愛中,會提升自己的認知與心境,作為自己行為判斷的參考準則。

在原書中,作者也提供一些醫學及心理學書單,國內這方面顯然較為欠缺。因此父母在閱讀此書後,若有疑問時,可至各文教基金會辦理的輔導中心請益,也可至各醫院的家醫科、心智科、或精神科的青少年保健門診、或青少年心理衛生門診就醫諮詢。諮詢電話如張老師電話、王大夫電話、宇宙光關懷熱線、觀音線電話等等,都是能替青少年及父母解惑的極其方便工具。目前網路興起,不少的網站也提供相關資訊,父母們可以上網找尋,擴大視野。 無論如何,沒有人是天生完美的父母,但每個人都是好父母,好父母是需要不停地運用智慧學習與發揮創意,過程是辛苦的。但看到子女心智健康地成長,那種快樂也是不可言喻的,祝福所有讀者皆能獲得這種愉悅。(文/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 陳映雪)

最近閱覽過的商品

買過這本書也買了

Scr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