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資料

世紀中國文化莖--中國歷史的神學詮釋

作者 : 李錦綸

出版社 : 真哪噠出版社

商品語言: 繁體中文

裝訂: 平裝/橫排

貨品尺寸/規格:15.9 X 23.1 CM

限制數量:

供貨狀態:

譯者 :

出版日期: 2024/09/01

頁數: 416

適用分類: 全

運送條件: 不拘

(商品可訂購,結帳後立刻為您進貨,請安心訂購)
NT$495 NT$550 折扣: 9 折
數量:
加入追蹤清單
分享:
《世紀中國文化莖:中國歷史的神學詮釋》不是一部教會歷史,雖然論及教會的歷史角色,卻不是呈現教會發展的歷史細節;它也不是神學史觀,所以不作系統性的神學論述,但仍與前書內容緊密相扣;它也不是一般的中國歷史,而是以神學視角解讀歷史的發生,並且對中國文化的深層問題提出分析,尋求解決之道。

本書分成三個主要部份︰遠古文化篇、朝代歷史篇、當代中國篇。各篇皆以神學的角度來詮釋中國各國歷史階段各種事件的意義,其中能看到神的律法原則,也看到神的恩典憐憫。整個中國或全體華人都應當細聽這些詮釋,而能真正地認識自己,知道華人是從哪裏失落、又需要回到哪裏。本書內容豐富,既有學術上的深度與廣度,又有生命上的超越與融入。在華人即將復興轉化的這個時刻,這本書值得每位華人細細品嚐,並因此能同心跟隨主,委身於完成主的大使命。
 
李錦綸
原籍廣當省莞縣,生於香港,1972年蒙召,致力中國宣教與中國教會神學建設。1983年獲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應用科學碩士(University of B.C., M.A.Sc)。1986年及1987年維真學院道學碩士及神學碩士(Regent College, M. Div., Th.M.)。1996年渥太華大學神學系哲學博士(University of Ottawa, Ph.D.)。奧古斯丁及系統神學研究,國際教父學學會(IAPS)會員。曾任中國福音會會長。

著作有《Augustine, Manichaeism, and the Good》(New York-Bern: Peter Lang, 1999),《永活上帝生命主——獻給中國的教會神學》及《道成肉身救贖源——獻給中國的教會神學》。
 
序一/楊慶球
序二/莊東傑
序三/李昇坤

第一篇 遠古文化篇
第一章 「地球村」裡看中國
地球村的事實/砥史發展的軌跡/脫離中國歷史的漩渦
附錄:女媧背後的挪亞
第二章 《詩經.生民》的神學詮釋
對《生民》故事場景的詮釋/后稷先祖信仰來源的一個推測/神學語境中的后稷/對后稷先祖信仰來源的一個推測
附錄(一):中國的天帝與聖經的上帝
附錄(二):中國文字的可能發源
第三章 《尚書.洪範》與周文化意識
社會制度看周文化意識/《尚書.淇範》揭示的生活世界/「籍禮、親耕」所顯露的文化弱點/春秋之際——血緣紐帶拉力的鬆弛
第四章 孔子的人文化道德
《論語》中的天道/仁道的實現/君子的中庸人格/理想與實際的差距
第五章 真墜落.真拯救——與孔孟荀一席談
儒家傳統論善惡/金錢、權力與性慾背後的終極議題/從生命「塌陷」到文化「陷溺」/浩然之氣與聖靈煦風/聖化歷程的盼望
附錄:奧古斯丁《論快樂人生」
第六章 老莊的「自然」與神學
道的自然本質/人的生活體現/和諧社會的秘訣/道的生命本質與位格問題/莊子的傳承與發展
附錄:奧古斯丁《論快樂人生》
第七章 墨子敬天的社會倫理
墨子的位格天價值取向/敬天的位格本體觀/透視人性的社會關係/節約資源的生活方式/治國之道的實踐/理性與進取的態度
附錄:墨家的組織
第八章 順應「人性」的法家思想
人性前設與操作基礎/人性尊嚴與物化問題/行「法」的意義/用「術」的技巧/任「勢」的觀察
附錄:什麼是「合法傷害權」

第二篇 朝代歷史篇
第九章 秦朝天下一統
開創一純新局而/始皇帝的心態/建立霸權的原則/用人血換來的豐功偉業/沙丘政變與權力轉移/官逼民反的典型/秦始皇與尼布甲尼撒
附錄:兵馬俑透視皇權能量的整合
第十章 漢朝的建制
楚漢相爭的勝利者/劉邦——平民非聖人/呂后——女性專權的典型/武帝的酷吏政治/獨尊儒術的意識形態/君臣的緊張關係/東漢黨錮之
禍/天國臨格的時代
附錄:踏足中國的第一批羅馬人
第十一章 唐朝的自信
治亂與隋朝的統一/民族融合與唐代的自信/貞觀之治與玄武門之變/武則天的鐵腕政治/開元盛世與楊玉環/大秦景教流行中國
附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文選譯
第十二章 宋朝的內向
宋太祖陰謀建國/宋太宗陰謀奪權/宋真宗掩飾失敗的鬧劇/廉潔與忠誠定典範/《資治通鑑》的文化傳統/放任的宋徽宗斷送北宋皇朝/南
宋的愛國主義
第十三章 明朝的沒落
明朝的開國功業所隱藏的危機/朱元璋扭曲的正義/猜忌的惡果/朱棣叔姪相殘的殘酷/特務政治/獻諂與攻奸的文臣/利瑪竇重建福音據點
附錄:海瑞——儒家官僚的模範
第十四章 清朝迴光返照
康熙以儒制儒的治國策略/雍正的改革與權力現實/乾隆盛世的隱憂/內憂——白蓮教事件到太平天國/外患——從鴉片戰爭說起/基督福音
第三度傳入中國/義和團與庚子賠款
附錄:李提摩太《論今日誰能助我》

第三篇 當代中國篇
第十五章 民國的機遇
袁世凱與孫中山/「五四」思潮與俄國革命/北伐得失的深層意涵/日本野心與八年抗戰/國共內戰導致的新局面
附錄:魏特琳的遺書
第十六章 新中國的新開始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運動/大躍進的實驗/文化大革命/創造「社會主義新人類」的努力/新中國歷史的參與者
附錄:王明道——壓力下的十字架精兵
第十七章 改革開放三十年 
從文革時期的中國/經濟改革釋放的能量/從「反精神污染」到「六四」事件/天安門事件之後
附錄:友誼——城市生活遺失的藝術
第十八章:大國崛起與文化興衰
天主教文化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基督教文化的荷蘭和英國/啟諛思潮與法國大革命/軸心德國和軍國日本的民族主義/構成世界二極格局的蘇
俄與美國/崛起的中國還缺什麼?
附錄:巴特對英國教會的提醒
第十九章 後共產中國文化需要基督化
當今中國社會的文化現象/儒家傳統理想難以實現/道家高逸思想注重自保/佛家「破執」缺乏動力/宋儒周敦頤對「誠」的開展/毛澤東與
唐太宗的象徵/不是「基督教中國化」/文化更新與中國宣教
附錄:真信仰的利益

參考資料
索引
 


老實說,身為一位牧師,以這樣的方式來描述自己的「信仰」或「宗教」似乎有點離經叛道;但

這兩個名詞在本書中毫無用處,因為這本書既與宗教無關,也非以宣示我個人之信仰告白為目的;它,很單純,就是一本使用手冊,無關宗教、無關信仰、不分聖俗。無論男女老幼、學生、上班族、家庭主婦,基督徒抑或不是基督徒都適合閱讀。不論你是上述哪一個族群,我相信你若花時間閱讀它,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使用耶穌」。或許在一開始這樣胡說一通有點擾人,但我只是要闡述:

「信仰」或「宗教」對於耶穌來說是多餘的!

多年前有一本暢銷著作《耶穌比宗教大》,我非常認同作者的觀點;因為從人類有歷史

以來,宗教一直處於被利用的地位,大則引起各式各樣的戰爭,有的甚至持續數千年之久;小則神棍

們假藉宗教之名,行偷拐搶騙之實。而「信仰」這一詞也不遑多讓,常常被人貶損,因為有些人信奉

自己、信奉宇宙能量、崇拜各樣動漫人物;有人會告訴你,信仰很好,因為它勸人為善、可以帶給人心靈的慰藉……,這樣說並沒有錯,但若是如此,蠟筆小新也可以做得到啊!

如果耶穌跟電影明星、偶像歌手或凱蒂貓一樣,只能帶給人心靈的慰藉或勸人多做善事,那麼你可以把這本書丟掉、回收,或拿來墊便當和飲料(當然前提是你已經買了這本書)!我的目的沒有別的,就是要讓你單純地檢視「耶穌」這項產品,而非以「信仰」或「宗教」的審視標準來閱讀,這樣一方面會讓你心情輕鬆一點,一方面也更容易閱讀本書。

古今中外,有各式各樣關於耶穌的研究,這些紀錄或書籍透過信仰的邏輯描述了耶穌的宗教性。的確,耶穌不僅僅符合宗教性,耶穌也必須超越宗教。此書的目的就是要讓每個人都可以明白耶穌的妙用,或至少對耶穌略知一二。有些著作探討耶穌的歷史性,必須透過考古、科學研究來驗證祂真實存在過,並且符合聖經所描述的事蹟。當然,這些部分在許多書籍、各式文獻中都可以找得到,例如有香港及土耳其的探險團隊找到了「挪亞方舟」的遺址,證明了舊約聖經故事非造假,進而印證整本聖經的真實性;甚至有人運用哲學的理論基礎來證明耶穌的身分……,但這些都不在本書的討論範圍。若各位讀者有興趣,透過現代的網際網路,你可以搜尋到許多相關的資訊。另一方面,若你願意花點時間來閱讀本書,建議找個安靜的空間,泡杯茶或咖啡,忘記以往對宗教、信仰的印象、忘記曾經認識的基督徒,以一個正要閱讀一般「使用手冊」的心情來讀,你會發現許多好玩的事情;如果你是基督徒,請小心使用本書,你必須先把自己的宗派、過去的信仰認知放一邊,否則不建議使用。

■內容試讀

CHAPTER 1 產品亮點

本書究竟是要提供關乎信仰的理念,還是某種商業的行銷手法?在本章開始,我需要先提出本書的立場:書名《耶穌使用手冊》,已經道出本書的內容精髓。目的就是要使讀者能夠正確地使用耶穌。



問題來了,耶穌既不是物品,也不是食物或其他電子產品,要如何被使用?而誰又需要使用耶穌?使用後是否要付出相對的代價?為了解答上述問題及其衍生出的質疑,促使我有必要盡快出版本書。畢竟有許多人並不熟悉耶穌這項產品、也不覺得自己需要使用,很自然就不會去使用耶穌;這無疑是錯失了這世上真正能夠傲視群雄的「產品」。



我在本章姑且把耶穌稱為一項「產品」,並非表示祂是被製造出來的,而是方便讀者了解文中的意義,我想以我對這項「產品」的認識,耶穌應該不會生氣,因為祂是為了被你我使用而出現。



我的雙親將近八十歲,早已到了隨心所欲的年紀,他們大概是在15年前開始使用智慧型手機。一開始,他們使用起來非常不順手,所以必須透過使用說明書來孰悉這項產品;但後來我的父母決定透過他們的兒子來幫忙設定、輸入重要親友的電話號碼、下載常會使用的APP……。我想有許多讀者跟我一樣,都經歷過這個過程,其目的就是為了讓我們的長輩能充分使用現代科技。但讓我感到驚奇又錯愕的是:科技和智慧型手機的發展太快速,使我們這些非3C重度 使用者也得努力學習才跟得上。因此在「使用耶穌」之前,讓我們先透過這本使用手冊來熟悉一下耶穌這項產品。



聖經如何介紹耶穌這項產品?



全世界銷售最好的一本書,非《聖經》莫屬,光是「聖經」二字,已經被廣泛使用在各類書籍、雜誌、廣告、財經頻道,甚至是電視烹飪節目,可見聖經的權威地位已深植人心;所以我們從聖經裡對耶穌的描述開始介紹,讓每一位讀者都能很輕鬆地了解耶穌這項產品,並且很快上手。



聖經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舊約全書,第二部分是新約全書;舊約由39卷書組成,新約則有27卷書,整本聖經共66卷書。這些書卷由許多不同作者受神的感召而寫成,後來的神學家及聖經學者,把每一卷書之下插入了「章」數,又在章之下插入了「節」數;這樣編排的目的是讓人方便搜尋其中內容。當我們在閱讀聖經時要記得,各章各節的論述有其先後關係,不能單就一節聖經經文有過多揣測,否則有可能錯誤使用,導致「產品」效果不如預期。接下來我們分別從新約、舊約來找出對耶穌這項「產品」的描述。

新約的描述:具有全方位的拯救功能



先從新約開始,是因為在新約中有耶穌最直接論述的記載。事實上,整本聖經都是對這項「產品」的描述(註1),以下我選出幾段至關重要的經文並加以解釋:



《馬可福音》10:45:

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

(和合本聖經,思高譯本為:馬爾谷福音)



經文裡的「人子」指的就是耶穌。在神學上,許多神職人員、牧師會在傳道的時候告訴信徒們:耶穌來要受人們的愛戴、尊崇、敬拜;要把生命中重要的事物獻給祂、服務祂!慢慢地讓人誤以為耶穌來到世上是「要人為祂做點甚麼」。這樣的傳遞已經讓人們(特別是基督徒)對這項「產品」造成錯誤的觀念,並且這種觀念也隨著時間不斷累積。

在產品推廣策略上,的確可以透過行銷人員或職業的網路寫手,來為自家產品推銷,透過時間的累積,自然會漸漸地讓使用者容易搜尋、方便使用;而耶穌這項「產品」,因為長期被錯誤地使用,以至於大部分的資訊通路,包括網路、書籍、各式媒體以及宗教群體,都習慣了這種錯誤資訊所造成的偏見,導致人們對於耶穌這項產品敬而遠之。



根據巴納集團(Barna Group)(註2)在1996年對全美廣泛的一項調查,有超過86%的受訪民眾對基督徒或教會持有正面感受。而在2010年,巴納集團再次作相同調查,同樣問題的數據結果只剩下16%。



原因不是別的,是因為名為「宗教」的小偷,開始侵蝕耶穌這「產品」的真實性,使得其他不屬於這項產品的錯誤使用方法,透過泛基督信仰者及教會不斷傳遞,導致這項產品失去其固有的功能,進而削減了其真正的價值。本書必須要跳脫目前的訊息結構,才可以讓讀者們更深入研究這項產品,因而恢復對這項產品的好感。



撇開神學上特定的用法,以上這節經文最直接的字面意思是:耶穌這項「產品」的出現,不是為了讓人感到疲憊、找人麻煩的;當然也不會是要人來服務這項產品,反而是這項產品的出現,是要來服務人們,當我們好好使用這項產品時,其結果就是此項「產品」會替我們償還各式有形或無形的債務。



哇!這聽起來真是太神奇了!

天底下真的有這樣的產品?聖經這本「原始」說明書的確是這樣記載的。並不是人們被耶穌使用,而是耶穌被人們使用。我們一起動動大腦想想看,若我們要成為祂的僕人、被祂使用,對耶穌這項「產品」來說並不划算,因為照著聖經的描述,天上有很多天使可以供耶穌使用。聖經記載,天使工作時永遠不會感到疲累、不會嫌棄工資過低、唱詩歌永遠不會破音……;所以如果耶穌出現只是為了尋找僕人的話,天使會是更好的選擇。我想那些歌頌耶穌需要被使用者服務的人聽到這些話,必定會火冒三丈,但事實是:耶穌沒有要你成為他的僕人。

【使用注意事項】:

耶穌沒有要你成為祂的僕人!耶穌這項「產品」的目的是要服務你,這是在本書中你第一個要明白的重點。

另外幾段至關重要的經文如下:

《約翰福音》10:10:

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我來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

(和合本聖經,思高譯本為:若望福音)



這卷《約翰福音》是名為約翰的使徒,透過聖靈感召而寫成的;就像「聖經」一樣,「福音」這個詞也被廣泛地使用在各個商業行為中。意思就是:聽到這個消息,本身就會得到好處;而照著本節經文,「盜賊」指的就是世界的惡(有時看起來像是包著糖衣的毒藥),或是聖經裡提到的上帝的對頭撒但或魔鬼,牠的出現所導致的結果,就是讓人們恐懼、缺乏;而經文的後半段卻說:耶穌這項「產品」的出現,是要叫人們得到的比現在的更多,並且以「豐盛」一詞來描述。換言之,如果你在哪個方面用得著耶穌,就在那一方面獲得豐盛。

另一節經文也顯示出耶穌這項「產品」的特質:

《約翰福音》3:17:

因為神差他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

(和合本)



經文描述耶穌是神的兒子,這個主題會在本書後面進行討論,在此先不加解釋。宗教界的衛道人士可能無法解釋這節直接論述耶穌這項「產品」的經文,因為經文指出,耶穌的出現與「定人們的罪」、「審判人類」無關,意思就是耶穌跟「道德」或「宗教」無關,因為道德的目的是要分辨對錯,它具有社會運作的維繫功能;而宗教是透過審判來限制人的罪惡,好高舉宗教的影響力;儘管如此,耶穌這項「產品」還是遠遠超過道德或宗教!就算它們不斷地想要模仿耶穌,最終只會望塵莫及、徒勞無功。



試想一位正在溺水的人,他一定會想辦法抓住任何雙手可及之物,經文中「叫世人因他得救」,就是指一位需要拯救的人,而耶穌這項「產品」可以及時滿足他的需求。事實上,我們常常需要在工作的壓力下被拯救、在情緒不安的環境中被拯救、在無法滿足的慾望中被拯救;而耶穌這項「產品」具備了全方位的拯救功能。



新約聖經也清楚地描述了耶穌這項「產品」的由來:

《約翰福音》1:1-4: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這道太初與神同在。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生命在他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

(和合本)



  老實說,如果我不是一位牧師,絕對會認為這段經文實在太誇張了,怎麼會有一項產品是這樣被介紹出場?這在人的理性上是無法接受的!要不就是在欺騙大眾、誇大其辭!再不然很有可能就是真實的。經文說:「道」(耶穌)就是神,而且從「時間」還未開始(太初),就已經與造物主(神)存在,更厲害的是:萬物(包括你我,以及所有除你我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是「藉著」耶穌這項「產品」被造的,不僅如此,萬物也是「為了」耶穌這項「產品」而被造(哥羅西書1:16。思高譯本為:哥羅森書),就像鍋鏟被製造出來是為了要炒菜,而萬物被造就是為了耶穌。

  這實在是一個驚人的論述!對某些著重科學論證的人而言是無法接受的!不過據我了解,過去科學家曾經一度認為地球是太陽系的中心點,後來卻又證明太陽才是;接著又發現太陽系不過是眾多星系之一罷了。聖經對於耶穌這項「產品」的由來,以不加修飾的文字傳達,對接收資訊的一方來說,無疑是冒很大的風險:第一,這樣的描述跟一般學術所教導的不同;第二,它並不像一般產品這麼容易使用。所以在理性認知與實務層面而言,普遍性不像生活用品一般,因此鮮少人能真正善加使用耶穌;但按照聖經經文所言,每一個人似乎都得使用耶穌這項「產品」。



  在屬於人的角度上,可以從新約聖經的其他書卷如:馬太福音(思高譯本為:瑪竇福音)、路加福音中,找到耶穌這項「產品」的家譜,最早可回溯至亞當(世界上第一個人)。讀者可以從眾多有關耶穌家譜的文獻中,找到許多有趣的細節;例如:耶穌的生母瑪利亞與名義上的父親約瑟均流著君王的血液;耶穌身上沒有約瑟的DNA,是因為約瑟的祖先曾被咒詛,而耶穌為童女瑪利亞從聖靈受孕(沒有經過男女的交合)而生,保持了耶穌沒有罪的身分……。不過,這個家族血脈的回溯,並不是本書的重點。



  事實上,新約聖經還有許多其他的論述與內容值得研究,但因為本書的目的,是以各位讀者能輕鬆使用耶穌這項「產品」為原則,所以我們就不多探討其神學內涵。綜觀上述幾節經文的重點,可以發現新約聖經對耶穌這項「產品」的由來,不論從哪個層面來研究,都與你我,和一切受造物被創造的目的與關係有所連結。



【使用注意事項】:

耶穌這項「產品」與你我,和一切受造物被創造的目的與關係有所連結。
 

 

最近閱覽過的商品

買過這本書也買了

Scr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