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楊慶球
序二/莊東傑
序三/李昇坤
第一篇 遠古文化篇
第一章 「地球村」裡看中國
地球村的事實/砥史發展的軌跡/脫離中國歷史的漩渦
附錄:女媧背後的挪亞
第二章 《詩經.生民》的神學詮釋
對《生民》故事場景的詮釋/后稷先祖信仰來源的一個推測/神學語境中的后稷/對后稷先祖信仰來源的一個推測
附錄(一):中國的天帝與聖經的上帝
附錄(二):中國文字的可能發源
第三章 《尚書.洪範》與周文化意識
社會制度看周文化意識/《尚書.淇範》揭示的生活世界/「籍禮、親耕」所顯露的文化弱點/春秋之際——血緣紐帶拉力的鬆弛
第四章 孔子的人文化道德
《論語》中的天道/仁道的實現/君子的中庸人格/理想與實際的差距
第五章 真墜落.真拯救——與孔孟荀一席談
儒家傳統論善惡/金錢、權力與性慾背後的終極議題/從生命「塌陷」到文化「陷溺」/浩然之氣與聖靈煦風/聖化歷程的盼望
附錄:奧古斯丁《論快樂人生」
第六章 老莊的「自然」與神學
道的自然本質/人的生活體現/和諧社會的秘訣/道的生命本質與位格問題/莊子的傳承與發展
附錄:奧古斯丁《論快樂人生》
第七章 墨子敬天的社會倫理
墨子的位格天價值取向/敬天的位格本體觀/透視人性的社會關係/節約資源的生活方式/治國之道的實踐/理性與進取的態度
附錄:墨家的組織
第八章 順應「人性」的法家思想
人性前設與操作基礎/人性尊嚴與物化問題/行「法」的意義/用「術」的技巧/任「勢」的觀察
附錄:什麼是「合法傷害權」
第二篇 朝代歷史篇
第九章 秦朝天下一統
開創一純新局而/始皇帝的心態/建立霸權的原則/用人血換來的豐功偉業/沙丘政變與權力轉移/官逼民反的典型/秦始皇與尼布甲尼撒
附錄:兵馬俑透視皇權能量的整合
第十章 漢朝的建制
楚漢相爭的勝利者/劉邦——平民非聖人/呂后——女性專權的典型/武帝的酷吏政治/獨尊儒術的意識形態/君臣的緊張關係/東漢黨錮之
禍/天國臨格的時代
附錄:踏足中國的第一批羅馬人
第十一章 唐朝的自信
治亂與隋朝的統一/民族融合與唐代的自信/貞觀之治與玄武門之變/武則天的鐵腕政治/開元盛世與楊玉環/大秦景教流行中國
附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文選譯
第十二章 宋朝的內向
宋太祖陰謀建國/宋太宗陰謀奪權/宋真宗掩飾失敗的鬧劇/廉潔與忠誠定典範/《資治通鑑》的文化傳統/放任的宋徽宗斷送北宋皇朝/南
宋的愛國主義
第十三章 明朝的沒落
明朝的開國功業所隱藏的危機/朱元璋扭曲的正義/猜忌的惡果/朱棣叔姪相殘的殘酷/特務政治/獻諂與攻奸的文臣/利瑪竇重建福音據點
附錄:海瑞——儒家官僚的模範
第十四章 清朝迴光返照
康熙以儒制儒的治國策略/雍正的改革與權力現實/乾隆盛世的隱憂/內憂——白蓮教事件到太平天國/外患——從鴉片戰爭說起/基督福音
第三度傳入中國/義和團與庚子賠款
附錄:李提摩太《論今日誰能助我》
第三篇 當代中國篇
第十五章 民國的機遇
袁世凱與孫中山/「五四」思潮與俄國革命/北伐得失的深層意涵/日本野心與八年抗戰/國共內戰導致的新局面
附錄:魏特琳的遺書
第十六章 新中國的新開始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運動/大躍進的實驗/文化大革命/創造「社會主義新人類」的努力/新中國歷史的參與者
附錄:王明道——壓力下的十字架精兵
第十七章 改革開放三十年
從文革時期的中國/經濟改革釋放的能量/從「反精神污染」到「六四」事件/天安門事件之後
附錄:友誼——城市生活遺失的藝術
第十八章:大國崛起與文化興衰
天主教文化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基督教文化的荷蘭和英國/啟諛思潮與法國大革命/軸心德國和軍國日本的民族主義/構成世界二極格局的蘇
俄與美國/崛起的中國還缺什麼?
附錄:巴特對英國教會的提醒
第十九章 後共產中國文化需要基督化
當今中國社會的文化現象/儒家傳統理想難以實現/道家高逸思想注重自保/佛家「破執」缺乏動力/宋儒周敦頤對「誠」的開展/毛澤東與
唐太宗的象徵/不是「基督教中國化」/文化更新與中國宣教
附錄:真信仰的利益
參考資料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