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資料

100兆美元的財富交接--從嬰兒潮到Z世代的資本主義大變革

作者 : 坎恩柯斯塔

出版社 : 道聲出版社

商品語言: 繁體中文

裝訂: 平裝/橫排

貨品尺寸/規格:14.8 x 21 cm

限制數量:

供貨狀態:

譯者 : 佘晨揚

出版日期: 2025/02/01

頁數: 278

適用分類: 全

運送條件: 不拘

(商品可訂購,結帳後立刻為您進貨,請安心訂購)
NT$360 NT$360 折扣: 0 折
數量:
加入追蹤清單
分享:
  一場史無前例的財富交接正在嬰兒潮世代與Z禧世代之間展開。從房產、土地到股票和現金,從未有過如此龐大的資產在世代間進行轉移。然而,這兩代人之間存在著鮮明的分歧:地位穩固的年長世代與激進且擁有科技優勢的年輕世代,他們在理念、價值觀及資產如何應用的看法上截然不同。

  本書指出,若我們繼續生活在世代隔閡中,這些深刻的矛盾將無法得到解決。相反地,我們需要結合嬰兒潮世代的智慧與經驗,以及Z禧世代所強調的社會、道德與環境使命,才能共同塑造未來。

  如今,許多年輕人質疑:資本主義是否仍然適用?柯斯塔認為,我們必須發展一種充滿社會活力的新資本主義,以挽救現有體系。通過CO、同理心與社群精神,我們可以在不犧牲財富創造的前提下,實現更具社會意義的轉型。若無法充分發揮這些特質,推動跨世代合作,我們將會陷入反覆的金融危機、社會分裂,以及資本主義根基的崩塌。

  《100兆美元的財富交接》是一本關鍵指南,引導我們穿越這場劃時代的變革,彌合世代鴻溝,並重塑一個充滿希望的新資本主義。

專文推薦

  朱紀中 商周集團最高顧問
  何晉滄 經濟部政務次長
  陳建信 台灣永光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暨禧年基金會董事長
  劉慧儀 香港商野村國際證券有限公司台北分公司總經理暨投資銀行部台灣區負責人
  黃國瑞 博士、牧師暨好一點公益平台創辦人
  錢國維 摩根大通集團亞太區副主席暨台灣區總裁

真誠推薦
  
  「『沒有資本的世代,永遠無法成為資本家。』這句來自書中的話,精準地揭示了世代差距這一核心問題,同時也提出了解決之道,讓這本書顯得格外重要。」——琳達.岳(Linda Yueh),《時代雜誌》年度最佳商業書《偉大的經濟學家》作者

  「一部引人入勝且充滿洞察力的見證,展現了世代間和諧與智慧對於建構繁榮世界的重要性。」——華理克(Rick Warren),《紐約時報》國際暢銷書《標竿人生》作者

  「這本書既具挑戰性又充滿希望,適合任何想追求更具包容性資本主義的人;尤其是那些尚未意識到重大財富轉移即將到來,或認為這與自己無關的領導者們。坎恩不僅闡述了我們面臨著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世代間財富、影響力和價值觀的轉移,並描繪了善用此時機來重塑經濟、社會和未來的願景。這是一份為我們時代量身定制的宣言。」——保羅.波曼(Paul Polman),聯合利華前首席執行長、《正效益模式》共同作者

  「一本發人深省且具有前瞻性的著作。書中明確地指出,社會與全球經濟若要實現共同繁榮,不同世代間的領導者必須攜手合作。正如坎恩.柯斯塔精闢指出,『CO』一詞無疑是未來的方向;合作、同理心與社群不僅僅是流行語,也是新時代社會驅動型資本主義的基石。」——約翰.麥斯威爾(John C. Maxwell),《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領導力專家與教練
坎恩.柯斯塔(Ken Costa)

  知名投資銀行家、演講者和作家,在倫敦金融城擁有超過四十年的工作經驗,曾任瑞銀投資銀行和拉扎德國際公司主席,現任Helios Fairfax Partners主席。他為國際企業提供專業諮詢,並指導和投資新一代企業家。

  他是格雷沙姆學院(Gresham College)的名譽商學教授,經常在國際會議上發表演講,並為《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泰晤士報》和《每日電訊報》等撰稿,積極倡導新型的社會活力資本主義。坎恩出生於南非,在約翰尼斯堡的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劍橋大學的昆士學院攻讀法律、神學與哲學。
致謝∕ 005
譯者序∕ 007
聯合推薦
序一 投資Z禧∕朱紀中∕009
序二 做好承載台灣下一個經濟奇蹟的準備∕何晉滄∕ 011
序三 2050年全球企業的雙重挑戰:
從淨零碳排到財富交接∕陳建信∕ 014
序四 兩代同行∕劉慧儀∕017
序五 兩代之間的回轉∕黃國瑞∕ 020
序六 管控巨量財富移轉中的風險∕錢國維∕ 023
引言∕ 026
Chapter 1   世代遊戲∕ 045
Chapter 2   資本主義的危機∕063
Chapter 3   科技裂痕∕101
Chapter 4   個人主義的挑戰∕123
Chapter 5   真理的終結∕139
Chapter 6   認識CO∕163
Chapter 7   CO式領導∕177
Chapter 8   CO工作形態∕203
Chapter 9   CO式同理∕ 221
Chapter 10 CO式創新∕241
結論∕253
附錄∕271
 

引言

  一場重大變革正在發生,你可能還沒感覺到它的存在,但未來肯定會。金錢、權力、影響力正在轉移,總額 100 兆美元的資產正在從一代轉移到下個世代。這場變動已經開始,大多數人幾乎無法察覺,但光在美國,84兆美元的資產將從老一代,主要是我這一代(所謂嬰兒潮世代,2030年時我們都至少六十五歲了),轉移到我們的子孫千禧世代和Z世代。 在英國,這個對應的數字估計為 5.5兆英鎊。 這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世代財富流動,這是我們世代的巨額財富移轉。我們處理這筆資產的方式,將會改變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並改寫全球經濟的未來。

  因為一個新世代正逐漸掌握變革的槓桿,他們努力推動一種新型資本主義—社會活力資本主義。他們正在從父母和祖父母那裡接收並繼承資本,而這種資本的流動已經開始。在英國,所謂的「爸媽銀行」正在為這個世代提供資金,幫助他們邁入房地產市場。他們變得極具財務實力。同時,科技賦予這一代人前所未有的力量,讓他們能夠對社會產生重大影響。他們的渲染力和「聲量」已經穿透了經濟和社會各個層面,而且他們的人數正在全球迅速增長。他們會產生強大的影響力,因為他們操縱變革槓桿以及運用這些資本的方式,將決定資本主義的存亡。這就是現實。這是資本主義的重大構造性變革,已經正式開始了,在未來幾十年只會進一步加速,因為巨額財富會在不同的世代之間轉移,而世代間的的處事原則和觀點都截然不同。我們正身處一個繼承主義的時代。

  世界的社會、政治、金融板塊,正在被這個大握權力的新興世代推動,而構成我們所知世界的正是這些板塊運動。它們使我們如今分布在多個大陸板塊上,而非單一的超級大陸,所以我們不可能從舊金山步行到東京。它們也是喜馬拉雅山存在且每年不斷變高的原因。它們還形成了環太平洋火山帶,這可是長達二萬五千英里的火山鏈,從南美洲最南端,沿著北美洲海岸,跨越白令海峽,經過日本,直達紐西蘭。

  不過,我不是地質學家,我也不是來告訴你關於新大陸的形成方式,或是喜馬拉雅山二度隆起的事。我要談論的是,一個對人類和當今社會同樣具有重大意義的轉變。我們的未來將由四個推動力形塑而成:
Œ    
  ①財富的世代轉移。
  ②下一代因財富轉移,有能力實現他們的社會和政治目標。
Ž  ③科技指數型增長所帶來的影響力。
  ④全球人口的年輕化。

  這些推動力將在歷史上首次被當作武器,實現這些逐漸成熟的行動家、變革者的使命。
 

推薦序一
基督徒Youtuber/迺哥
  在現代的紛擾生活中,尋找靈性的成長與人生的指導,是許多人的共同願望。
  本書的作者不僅擁有極佳的幽默感,使整本書讀起來輕鬆愉快,同時也充滿了作者的親身經歷,讓理論與生活緊密相連。更讓我感動的是,作者巧妙地將我個人非常喜愛的《原子習慣》一書中的理念與聖經的真理互相結合,透過這兩者的交織,為基督徒帶來了切實可行的人生指導和靈命啟發。
  作者把每個章節都設計得短小精悍,讀者可以在短短幾頁內獲得核心思想,這種編排讓人在繁忙的日常中,也能抽空閱讀和反思。此外,每章結尾的具體執行步驟,如同學生的作業簿,為讀者提供明確的行動指南,大幅增加了學習的可操作性。
  這本書是對於那些渴望在忙碌中尋找意義,並希望透過具體行動步驟來進行個人和靈命成長的讀者的一大禮物。無論您是尋求生活的智慧還是信仰的深化,這本書都將是您不可多得的良伴。

推薦序二
江子翠行道會主任牧師/張振華牧師

  克雷格牧師在美國建立了影響力很大的教會。他所開發的聖經軟體app,影響全世界,是最受歡迎的聖經軟體。認識克雷格牧師是透過柳溪教會的「領袖高峰會」的錄影講道。他對領導力的分享,在建立教會的創意上,讓我印象深刻,也改變了我建立教會的許多觀念。
  《啟動改變》這本書是為了幫助想要改變自己的人而寫。每一個人都想要改變自已,讓自己變得更好。但在牧會這些年,我發現,能真正改變自己的人,少之又少。如果你是認真的,想要改變自己,卻不知道如何開始?這本書會給你很大的幫助。
  很多人想要改變自己,卻沒有成功原因是,不知道自己為何要改變?不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因此,只是不斷地找方法,找祕訣,更糟的是,你問他為何要改變?為了贏過別人。內在動機是跟別人比較。改變的開始,「聚焦於你的身分,而不是你的行為。」克雷格牧師一針見血。改變不能成功的第二個原因是,無法清楚的定義目標。改變終極的目標是,更像耶穌。每一個人有不同面向的目標,成為企業家、工程師、牧師、宣教士、廚師……。但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是一個越來越像耶穌的企業家,一個成功的廚師,是越來越像耶穌的廚師。若是我們能很清楚,我們的目標,就可以有紀律地開始作出改變,而不是嘗試著改變。吃東西,可以嘗試看看,但是生命的改變,必須有清楚的目標,下定決心,開始做出改變。克雷格牧師,再一次清楚地指出了改變要成功的關鍵問題。
  這本書很有價值的原因在於,克雷格牧師清楚地指出了,啟動改變要成功的最核心問題。同時,還很有具體的步驟和實際的指引:養成習慣,專注於小事,一小步一小步的改變,一塊磚一塊磚地建造生命,累積下來,帶來的改變是非常驚人的,帶來的祝福是遠超過你所想像的。我讀的時候,有一種感覺,讀這一本書,可以抵過讀好幾本書。如果想瞭解精彩的細節,你必須自己去讀了。
  這本書如果停在原則和技巧就可惜了。還好有最後一章,「依靠上帝的大能,而非個人意志」,如果缺少這最後一章,我想會是很大的缺憾!再好的原則和技巧,很多時候只是讓我們更失落而已。因為,原則很好,技巧很好,可惜不是每一個人做得到。克雷格牧師鼓勵每一個人,改變不能靠自己的意志力,唯有當我們承認自己做不到,而尋求上帝的幫助時,才會經歷上帝的能力。我們的上帝是樂意幫助我們改變的上帝,當你尋求祂,祂會成為你的力量,帶領你走上改變的旅程,一步一步地成就你的夢想,讓你成為更好的人,使你越來越像耶穌。
  最後,這是一本很好讀的書。但卻不是一本可以輕鬆讀的書。因為,克雷格牧師設計了很多的問題和練習步驟,你必須認真地去回答,好好地思考,照著去做。如果能二、三個人一起讀,決定「啟動改變」,我相信你會開始看見自己的改變,成為更好的人。

推薦序三
世界華福中心總幹事/董家驊牧師
  兩千年教會歷史一直都不乏對屬靈操練重視的教導和實踐群體,天主教的修道傳統在一千多年的教會歷史中有無數精彩的洞見和見證。在上個世紀的90 年代,基督新教的傅士
德(Richard Foster)牧師和神學家魏樂德(Dallas Willard)等人帶我們重新發現兩千年教會歷史中的寶貴屬靈操練。近年《情感健康的門徒》的作者彼得.史卡吉羅(Pete Scazzero)牧師和年輕一輩《跟耶穌學安靜》的作者約翰.馬克.寇默(John Mark Comer)牧師也承繼這樣的傳統,在北美推動屬靈操練的傳統。
  很高興看到克雷格.葛洛契爾(Craig Groeschel)牧師在這本《啟動改變》中,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提醒我們操練的重要,並提出具體可行的小跨步,提供我們踏上改變之旅的具體練習。改變來自上帝恩典的行動,需要時間讓它發生,並涉及故事與身分認同的轉變!

屬靈操練,是領受上帝恩典的行動。
  華人有一種錯誤的屬靈操練觀,把「操練」本身當作賺取的「功德」或是升級的「修煉」,以至於會因有做屬靈操練而感到優越感,甚至批評其他沒有操練的人為「不屬靈」。然而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人無法自救,透過屬靈操練也不能。那麼,如果屬靈操練不是累積功德的手段,或是升級的修煉,那麼屬靈操練到底是什麼?
  屬靈操練應該被理解為「領受恩典」的行動!這就好像現代人在家中打開水龍頭,取用自來水使用;開水龍頭的動作本身不能把乾淨的水從河流中引到我們面前,也無法把水過濾乾淨,這一切之所以可能,是因為其他的人努力和勞動。打開水龍頭這個動作只是讓我們可以領受他人行動的成果而已。這也是作者所強調的:「我們需要的力量,我們自身並沒有。」操練讓我們進步成長,歸根究柢,是領受上帝恩典作為,讓上帝的行動作在我們身上,轉化我們的生命!

經歷改變,需要時間。
  我剛入伍當兵的時候,單槓一下拉不起來,頂多靠著跳上單槓的慣性順勢拉上一次,接著就吊在單槓上掙扎。但由於連長的一句話:「可以拉到三下的新兵,放假時可以在前一天的晚上六點放假。」於是為了爭取多半天的假期,我每天努力訓練,有空時就去單槓場吊在那努力掙扎,然而一天兩天過去了,我仍只能拉一下(對,就是跳上去順勢的那一下)。大約過了一個月,有一天我發現自己終於可以拉上第二下,我興奮不已,但接著進步不大,接下來幾週,都保持在拉兩下或三下的水準,無法突破三下的障礙!
  我永遠無法忘記,入伍大約三個月後,有一次放假回到營區,四下無人之際我一個人再次走到單槓場。當我跳上單槓開始拉時,發現自己輕而易舉地突破三下的障礙,拉了第四下、第五下,而我意外地發現,自己好像還沒有透支,於是繼續,最後拉了十幾下才力竭。這件事讓我明白訓練的重要。持續的練習,一開始似乎毫無進展,但這並不代表沒有進步,往往經過一段時間後,才會突然發現自己改變了、成長了!(退伍二十年後,因沒有繼續操練,如今我又回到只能拉一下的狀態。)

改變生活方式,源自故事和身分認同的轉變。
  我們的行為,源自我們的身分認同。錯誤的身分認同,帶來錯誤的行為。我們常努力改變的是外在「行為」,但在「行為」背後的是動機,而動機的背後則是我們所相信關於世界和自己的故事,以及我們的身分認同。最終,有兩個問題決定了我們的決定和行動:我是誰?我活在哪個故事中?
  上帝國臨到的這「故事」,如何改變我們的故事和身分認同?福音不單是關於我被上帝拯救的事件,更是關於上帝的國臨到我們的故事。這故事讓我們認識到我們真正的問題不是犯錯,而是僭越自己受造的位分,想要自己作自己的王,結果發現自己是個暴君。我們的價值不是來自我們的成就,而是上帝為我們捨己的行動,凡信靠上帝兒子的也被收養為天父蒙愛的兒女。我們的盼望不在於靠自己導正世上的錯誤,而在基督再來的新天新地,因此我們指認不公不義,但決定饒恕、捨己以及和好!
  願上帝使用這本書,幫助你我踏上被祂恩典改變的轉化旅程!
 

最近閱覽過的商品

買過這本書也買了

Scr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