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資料

愛的神學--多元視角下的探索與實踐

作者 : 彭盛有/阮凱文/王觀惠/譚國才/林汶娟/洪詠茹/黃麗慧

出版社 : 橄欖華宣

商品語言: 繁體中文

裝訂: 平裝/橫排

貨品尺寸/規格:16 x 23 cm

限制數量:

供貨狀態:

譯者 :

出版日期: 2025/04/01

頁數: 240

適用分類: 全

運送條件: 不拘

(商品可訂購,結帳後立刻為您進貨,請安心訂購)
NT$342 NT$380 折扣: 9 折
數量:
加入追蹤清單
分享:
  「愛」是基督信仰的核心,也是理解神性、人性與人際關係的關鍵視角。在全球疫情的挑戰中,教會與信徒不僅面對數量上的變遷,更在質的層面上不斷追問:「教會的真義是什麼?」「作門徒的核心是什麼?」「生命傳承的實質又是什麼?」這些關鍵問題帶領我們重新聚焦於信仰核心的真諦——愛。

  《愛的神學》一書,匯聚八位學者的深度思考與研究,從聖經釋經、神學思辯、教牧關顧、藝術美學等多元領域,探索「愛」在基督信仰中的豐富層次與當代意涵。本書不僅是學術成果的呈現,更是一場引人深思的靈性之旅,邀請讀者反思「愛」如何塑造信仰的實踐與生命的更新。
吳孟翰

馬來西亞吉隆坡華人,十六歲患上登革熱,內臟出血,在醫生們認為無可救藥時,神蹟地快速康復。
赴美後於加州伯克萊大學取得學士、聯合神學研究院取得碩士,並於范德堡大學獲得哲學博士。之後在美國牧會和開拓教會,並在亞洲宣教。
目前任教於台灣神學研究學院,並擔任神學研究所神學碩士班主任及國際事務組長。
序一 神學不能不是愛的神學-譚國才/v
序二 在愛中尋找教會的本質-彭盛有/ix
作者簡介/xv
第一篇 慷慨的愛:論箴言書一至九章智慧女人的愛與給予-阮凱文/1
第二篇 愛的言說行動:以「言說行動理論」 詮釋耶穌為門徒洗腳的敘事-王觀惠/33
第三篇 聖靈就是上帝的愛:從《論三一》看奧古斯丁愛的聖靈論-譚國才/63
第四篇 唯愛可信:巴爾塔薩的「唯愛」神學與神學傳統的現代挑戰-彭盛有/93
第五篇 為愛而唱:探討浸信會唱詩傳統在當代敬拜中的實踐-林汶娟/131
第六篇 愛的實踐:以教牧關顧體現愛的神學-洪詠茹/157
第七篇 呼召的愛:傳道人的壓力、韌性與幸福-黃麗慧/197


  「上帝就是愛」(約壹4:8),聖經這一宣告不僅揭示了上帝的本性,也表明了神學研究的方向。上帝的愛不是偶然的情感和意願,而是祂的所是。上帝永遠常在,祂也永遠恆常地是愛。神學的根本任務,是認識上帝及祂的作為,而祂又恆常地是愛,那麼所有的神學方方面面的探討都應思索與愛的關連,如此神學才能真實反映上帝之所是與祂的心意。因此,神學不能不是愛的神學,無論我們研究上帝的屬性、基督的救贖、聖靈的工作,或者教會的使命,最終都要回歸到「愛」這一核心的動能和原則。神學若忽略了愛,它便缺乏了對上帝真實本性的反映,也無法引領信徒活出屬神的生命。

  沒有愛的神學像什麼?

  使徒保羅說:「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林前13:1)。如果神學脫離了愛,它也就像空洞的鑼鳴或鈸響,雖然發出聲音,但缺乏內在的力量和生命。沒有愛的神學,或許有精確的文詞和獨到的理論,卻無法讓人的心靈被聖靈感動,更不能使人在上帝的愛中長進,反而令說者自高,令聽者感到壓迫與疏離,就像鑼鈸的打擊聲那樣尖銳吵雜。沒有愛的神學,可能環繞著規條,或過度強調道德要求,卻忽略了上帝的憐憫與恩典,這可能使人陷入自責與恐懼;甚至適得其反,讓人自暴自棄,放縱罪行,在成聖的路上半途而廢,正如保羅所說:「在克制肉體的情慾上是毫無功效」(西2:23)。

  當然,愛的神學也不能忽視上帝的愛包含著聖潔與公義,以免讓人陷入對罪的輕忽和對道德責任的放縱。但在神人關係中,永遠是上帝恩典在前,人的回應在後;「不是我們愛上帝,乃是上帝愛我們;…我們愛,因為上帝先愛我們」(約壹4:10, 19)。一個只講道德要求,充滿「應該如何如何」之講台,必然使教會沉悶難耐;只有先宣講上帝恩典的愛,才能帶出信徒遵行上帝話語的能力。

  上帝愛人

  人的愛有千百種表現,且各有其特性。夫妻的愛不同於親子的愛,兄弟的愛又不同於朋友的愛。雖然都稱為愛,但又都不相同。那麼,上帝的愛就更與世人的愛大不相同了。上帝「迥非世人」(撒上15:29),愛的神學不能從人的經驗與理性出發來談上帝的愛,只能本於祂自我的啟示來認識祂和祂的愛。上帝的自我啟示,就是耶穌基督,因為「從來沒有人看見上帝,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約1:18)。所以愛的神學不能不是聖經神學,不能不根據於聖經所記上帝的啟示;而這啟示的中心就是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

  基督顯明上帝的愛

  基督如何向人啟示上帝的愛呢?使徒保羅說:「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5:8)。耶穌基督的捨己成為上帝之愛的具體顯現。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犧牲表明了上帝對人類終極的愛。祂不但為人死,而且是為罪人死。耶穌為了拯救罪人,甘願付上終極的代價,承受難以想像的痛苦與羞辱。耶穌基督捨己的愛,是上帝之愛的最高表現。這愛不依賴於我們的優點,也不受阻於我們的罪過,只為我們的好處,毫無保留地付出自己。為罪人捨己的基督之愛,不能被化約為某種愛的理念,「沒有道成肉身而要肯定上帝的agape,是沒有意義的。」所以愛的神學必然是基督中心的神學。

  聖靈澆灌上帝的愛

  耶穌是上帝之愛的表達,聖靈則將這愛澆灌到人的裡面,如使徒保羅所描述的,「聖靈將上帝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羅5:5)。耶穌基督與聖靈是同一上帝之愛的不同行動位格。耶穌基督向人表明上帝的愛,如同「活畫在眼前」(加3:1),聖靈則將上帝的愛賜給人,是上帝的愛「常住在裡面」(約壹4:13, 16),並且是以泉湧不息(約4:14)的方式常住在信徒裡。聖靈來為基督作見證(約15:26),所以祂賜予信徒的愛,就是耶穌基督所顯出的愛,並不是另一不同的愛。聖靈與基督的工作,是同一工作的不同面向。基督顯出愛,聖靈使信徒領受愛,讓信徒進入基督之愛的真實(約16:13)。因此愛的神學必重視聖靈論,同時又將信徒認識和追求的焦點,從外在的聖靈恩賜與能力回歸到聖靈所賜上帝救贖的愛。

  人愛上帝

  聖靈是活水,不但流入,還要再流出如「活水的江河」(約7:38)。愛的神學要陳述上帝對人的愛,也要陳述上帝使人如何回應祂的愛。上帝對人的愛是捨己的愛,人對上帝的愛,又當是如何的愛呢?人對上帝的愛,是以上帝對人的愛為前提。上帝的愛先流到人裡面,再把人的愛帶出來,向著上帝流回。就如上帝對世人的愛是耶穌基督所顯出的愛,而信徒對上帝的愛,也是耶穌基督所顯出的愛。祂作為神子而愛世人,就顯出上帝對人的愛;而祂作為人子也顯出人對父上帝及對世人的愛。耶穌基督對父上帝的愛是順服,所以在聖靈的感動中,聖徒對上帝的愛也是像基督那樣順服天父。人對上帝的愛既是順服的愛,就要遵行上帝的話。正如耶穌所說:「人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道;…不愛我的人就不遵守我的道,你們所聽見的道不是我的,乃是差我來之父的道」(約14:23–24)。因此愛的神學要指引信徒以敬拜回應上帝在基督裡的愛,並在聖靈所澆灌的愛中順服上帝的話語。
 

 

最近閱覽過的商品

買過這本書也買了

Scr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