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資料

探索啟示錄的奧祕

作者 : 陳嘉式

出版社 : 橄欖華宣

商品語言: 繁體中文

裝訂: 平裝/橫排

貨品尺寸/規格:14.8 x 21 cm

限制數量:

供貨狀態:

譯者 :

出版日期: 2025/07/01

頁數: 400

適用分類: 全

運送條件: 不拘

(商品可訂購,結帳後立刻為您進貨,請安心訂購)
NT$432 NT$480 折扣: 9 折
數量:
加入追蹤清單
分享:
你會認為啟示錄是難讀懂的書,或者是含意深遠的書嗎?
你覺得啟示錄是令人害怕的終末審判,或是指引救恩之道的書呢?
除了令人生澀的象徵性語言之外,你曾否欣賞過它的文學之美?  
啟示錄是本曾經在教會歷史上最艱難的時代,幫助教會度過難關的著作。
在今天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
如何成為基督徒的信仰典範和幫助?
‧透過歷史考察與八個啟示場景的解析,一同來探索上帝公開給人類的奧祕。
陳嘉式

生於1938年,台南市善化區人。
曾於蘇格蘭聖安德魯大學專攻新約。
在台灣神學院授新約課程卅一年,2003年退休後繼續於高雄的聖光神學院任教七年。
現靜下來整理以前授課的稿件,盼望能成書問世。
編者序
前言
導論
第一章 啟示的第一個場景:向受信者的問候和這本書的使命(1:1-11)
一、向普世讀者的問候(1:1-3)
二、向受信的七個教會問候(1:4-6)
三、向群眾的宣言(1:7-8)
四、被啟示者的約翰(1:9-11):
五、施行啟示的基督,人子形像的介紹(1:12-16)
六、受命寫所看到的啟示(1:17-20)
第二章 啟示的第二個場景:給七個教會的七封書信(2:1~3:22)
一、給以弗所教會的信(2:1-7)
二、給士每拿教會的信(2:8-11)
三、給別加摩教會的信(2:12-17)
四、給推亞推喇教會的信(2:18-29)
五、給撒狄教會的信(3:1-6)
六、給非拉鐵非教會的信(3:7-13)
七、給老底嘉教會的信(3:14-22)
第三章 啟示的第三場景:啟示的最高主事者(4:1~5:14)
一、坐在天上寶座的上帝(4:1-11)
二、基督、被殺的羔羊(5:1-14)
第四章 啟示的第四個場景:七印的逐一展開(6:1~11:19)
一、六印的異象(6:1-17)
二、十四萬四千人的受印記(7:1-17)
三、第七印的揭開與四個吹號的響起(8:1-13)
四、第五和第六吹號響起(9:1-21)
五、喫書中的小卷(10:1-11)
六、見證人的下場(11:1-14)
七、第七個號的吹響(11:15-19)
第五章 啟示的第五個場景:撒但被趕逐到地面(12:1~14:20)
一、大紅龍從天上的被摔下(12:1-18)
二、從海上來和本地的獸(13:1-18)
三、羔羊和他的跟隨者(14:1-20)
第六章 啟示的第六個場景:從天上發出的怒氣(15:1~19:10)
一、那存放法櫃的殿開了(15:1-8)
二、七位天使七碗倒出的七災(16:1-21)
三、大邪惡之城的受刑罰(17:1~19:10)
四、巴比倫的傾倒(18:1-24)
五、為巴比倫的受審而讚美(19:1-10)
第七章 啟示的第七個場景:上帝實現祂對歷史的計劃(19:11~20:15)
一、大淫婦的的受審判(19:11-21)
二、千禧年國的開展(20:1-10)
三、世人的結局(20:11-15)
第八章 啟示的第八個場景:一個新天新地的被造(21:1~22:5)
一、上帝的新創造(21:1-8)
二、整全的救恩團契(21:9~22:5)
第九章 這本書的結論(22:6-21)
參考書目

聖經的文學欣賞
 
許多人會懷疑,聖經這古老而又簡單的故事有甚麼好讀的?對現代的社會有實際的幫助嗎?雖然教會的牧師一直鼓勵讀經或查經,但大多數的人都是在信仰的倫理或責任下被催逼而讀的,所以始終提不起精神或興趣。以前在學校教書的時候,記得時常鼓勵學生,要學會享有讀經之樂。信眾之所以無法引起讀經之樂,最大的原因莫過於不懂聖經的珍貴之處;不懂其珍貴之處,是在於不清楚經文的來龍去脈,典故之所在;或者說不知如何滲透其中的意涵。其實無論做甚麼事,是否能讓自己覺得有興趣,關鍵常在於,對那件事是否內行?

聖經雖然是古書,可是至今以色列教育當局,他們認為對國民品質教育最好的教科書,仍然是古時祖先留下來的那些宗教經典。這是因為上帝的道——聖經,有豐富而崇高的內容,正如詩篇所說的:能甦醒人心,使人有智慧,能快活人心,能明亮人的眼目;能使人知道自己的錯失,能阻止人犯罪。上帝的道比精金更可羨慕,比蜜更甘甜(詩19)。問題是這麼好的聖經,為甚麼有些人一讀起聖經不但覺得索然無味,而且還會打瞌睡?

這是因為聖經不但是古典作品,舊約在3,000多年前成書,新約在近2,000年前問世,時空和文化與我們相差太遠。除此之外,另外一個問題是語言和寫作的環境與我們有很大的差別。舊約聖經的原典是希伯來文,被擄在外邦的猶太人,因為時間太久,而忘記希伯來文。主前3世紀在埃及亞歷山大城有所謂72學士,將舊約翻譯成希臘文。耶穌當初所講的是亞蘭話,但新約的作品是在第1世紀後半,用希臘文寫成的。那時代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對現代人來說差距太大。所以無論是舊約或新約,如果沒有經過背景的查考,不同價值觀的分析和解析,有很多地方現代人讀起來不但不容易了解,而且無法接受,這是很正常的;例如約書亞怎可祈禱日月停止不要動,好叫他們有時間可殺滅敵人(書10:12-14)?

既然這麼麻煩,我們為甚麼還要費那麼大的功夫來讀這些古典書籍呢?原因是這裏面有上帝的話,使人得救的道,也是美好人生,高尚人品最好的指標。學習了以後,能幫助我們學像保羅,像他學像基督那樣;而且更進一步的,正如基督所教導的,也學像天父的完全那樣(太5:48)。當了40多年的聖經學教師,我都一直提醒學生,不要使讀經成為信仰的負擔,要把它變成讀經之樂。然而讀經之樂如何做起?最要緊的是要先學會具有欣賞經文的能力,然後讀經的習慣就自然水到渠成。

所謂欣賞,其實也是批判,也是研究。在我們的文化裏,通常都認為欣賞是好的,批判是壞的。其實在實質上,欣賞和批判是一體的兩面。為甚麼會欣賞?是因為能批判,能批判才會知道好處在那裏,特點在那裏?作過評判和欣賞的功夫,才會特別珍愛,這就是欣賞。沒有經過客觀的評判,如何確定它的優點?怎麼知道它比別的好?但客觀的評判能力來自深入的研究。因為深入的研究而成為內行;因為內行而使人有正確的評判能力;因為懂,而使人產生欣賞的樂趣;所以樂趣來自於內行。如果沒有研究,無法參透其中的內涵,光看經文的字面,一定無法了解,為甚麼一個作妓女的喇合,會被列在大衛的家譜中,而且還將她列為學習因行為稱義的對象(雅2:25)?一個不義的管家為何會被主人稱讚為作事聰明?

一個藉着不義之財而結交朋友的人,怎會被接到永存的帳幕去(路16:1-9)?解答這些問題,都要有充足的背景了解和經文透析的功夫。

欣賞與批判是一體的兩面,這種道理和聖經的見解是一致的。在先知書裏我們時常看到,上帝的拯救和審判是一體的兩面;上帝的慈愛和公義也是同體的。上帝對善惡的判斷絕不會差錯;正如牧羊人絕對有把握能分別出哪隻是綿羊或哪隻是山羊。上帝經過了審判以後,就把那些值得被拯救的人帶到祂的國度,把那些應該受懲罰的人扔進黑暗裏。上帝的慈愛建立在公義的判斷和執行,絕不是溺愛或濫愛;公義的執行之前必定有慈愛,絕不是酷法無情。

聖經的可貴,不像燈籠那樣高掛在上面,讓人不費吹髮之力,舉頭就可看到。

它雖然像蜂蜜那麼甜美,但卻放在蜂窩裏;像黃金那樣的寶貴,卻像寶藏那樣的埋在地裏。聖經的珍貴,要人去尋找,去採收,去挖掘,去提煉才能得到它的精髓。雖然這個聖經的文學欣賞,目標是要使人有讀經之樂,但那過程並不是唾手可得的;要得到讀經之樂,是要經過學習、探索和操練才能獲得。

作為這個課程的經文,包括舊、新約;其中儘量選自那些優美的,難解的,意喻深長的,具有啟發心靈、智慧、信心和愛心的,或者能夠作為寫作或講道結構的參考;盼望讀者能從研讀中獲得造就和樂趣。

作為傳道人或在教會牧會的牧師,很吃重的工作之一,就是講道。主日的禮拜中能夠把道理講得好,幾乎完成了整個星期工作的一半。道理講得好,便有許多會友願意和你同工,福音的事工便容易推展。內容貧乏,講得不好,不但自己元氣大傷,而且找不到可合作的同工。好的講道要從好的文章學起;學習好的文章,要先學會內容的分析和敘述的排列。古人說:常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若有現成的講章可當作範例而欣賞,對自己要寫出好講章一定都會有好的幫助。
除了讀所列的這幾篇經文的分析外,另外還有兩本很有趣的書盼望也能熟讀。朱光潛的著作:第一本《談美》,就是以美學的方法,學會欣賞文章之美;會欣賞才會判斷,然後才會創作。第二本《談文學》;寫成一篇好的文章,或構成一篇好的講章,是有邏輯的;懂得寫作的道理以後,離美好的講道目標就不會太遠。

 

最近閱覽過的商品

買過這本書也買了

Scr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