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基督必將再來--連貫新舊約、清晰完整講論聖經終末預言 作者 : 呂鴻基 出版社 : 中華聖經教育協會 商品語言: 繁體中文 裝訂: 平裝/橫排 貨品尺寸/規格:19 X 26 CM 限制數量: 供貨狀態: 譯者 : 出版日期: 2025/05/01 頁數: 208 適用分類: 全 運送條件: 不拘 (商品可訂購,結帳後立刻為您進貨,請安心訂購) 調貨說明 NT$486 NT$540 折扣: 9 折 數量: 放入購物車 加入追蹤清單 分享: 商品介紹 作者簡介 目錄 書摘/導讀 推薦序 這本「那日基督必將再來」的查經教材,於2021年6月就已經寫好整本十二課的分段大綱。接下來借助於我所累積的解經訓練和聖經教學理念,加上參考多量高品質的中英文研經與神學著作,在電腦螢幕前一字一字的寫出來。 感謝主,如今終於完成寫作,得以在台灣付梓。我寫這份教材的目標,是要以一般弟兄姊妹可以掌握的層次,清楚架構出聖經終末預言的重要內容。甚願我的寫作,能夠幫助弟兄姊妹,藉著研讀與討論,由淺入深,由簡入繁,精準正確地認識複雜難解的聖經終末預言真理。願主祝福,使用這本教材! 呂鴻基牧師 早年畢業於台灣清華大學,美國北卡州立大學,美國德州達拉斯神學院。他委身於聖經教材寫作與教師訓練的事奉已有三十多年。 現任中華聖經教育協會總幹事及教材主編,他與同工所編寫的聖經教材長期廣受好評與採用。過去他經常往來各地教會與神學院講道,並帶領培訓課程,藉此協助各教會建立堅實的教導服事團隊。目前因年齡與健康因 素,較少外出,但仍藉著網路繼續從事寫作與教導的事奉。 序 我們的信仰宣言 詳細大綱 第一課 主耶穌親口承諾、我必再來 第二課 到那日 第三課 眼前可見的個人終末預言 第四課 終末預言大圖畫 第五課 末後世代與終末世代的預兆 第六課 教會被提、基督徒的有福盼望 第七課 七年災難時期 第八課 七年災難時期的意義 第九課 耶穌基督親身復臨 第十課 地上千年國度 第十一課 終末的復活與審判 第十二課 新天新地,一切都改變了 參考書目 融合兩項寫作背景來分析經文 對於羅馬書希臘文句型圖,本文不單呈現希臘文文法和各句子之間的關係,也以經文解析來解讀羅馬書經文的意義。由於寫作背景會影響字義和經文的解讀,所以,在進行經文解析時,筆者也參考羅馬書兩項寫作背景資料,以幫助解讀羅馬書經文的意義。這兩項寫作背景資料是: 1)上帝的信實:羅馬教會的猶太基督徒質疑上帝是否依然信實,因為大部分猶太人還未相信耶穌基督。另外,羅馬教會的外邦基督徒認為自己已經取代猶太人在上帝國的位置,因此,輕看他們在上帝國的位置。若是如此,上帝就是對猶太人不信實,那外邦基督徒又如何能肯定這位上帝會對外邦基督徒信實呢?這是羅馬書所要處理的其中一項問題。 2)族群之間的分別和歧視:由於猶太基督徒有族群優越感,認為上帝是專屬於猶太人的上帝,所以他們要求外邦基督徒也要變成猶太人,遵守禮儀、節期和食物律法,造成族群間關係的張力,發生分別和歧視的情況。另外,由於外邦基督徒認為自己已經取代猶太人在上帝國的位置,因此,他們也輕視教會內猶太基督徒的位置,造成彼此之間在禮儀、節期和食物律法上有不同的詮釋和張力。 在新約時代的羅馬社會也充斥階級和歧視的情況,菁英階級和中產平民階級的分別、自由人和奴隸的分別、富人和窮人的分別、猶太人輕看不潔淨的外邦人、施恩主和受恩人的分別、男性主導的家庭與社會生活等,這些社會情況也與族群優越感有關。猶太人認為他們是上帝的選民,地位上高於不被上帝揀選的外邦人,因而輕看他們。外邦人也認為猶太人是奇怪的民族,生活習俗與他們格格不入,因而輕看猶太人。這些社會上的階級和歧視情況也帶入教會的生活,造成猶太基督徒和外邦基督徒的衝突。 為何羅馬教會有階級和歧視的問題呢?或許我們可以從羅馬教會的建立歷史來理出階級和歧視的問題如何產生。羅馬教會不是保羅建立的,而是一些猶太基督徒建立的。這些猶太基督徒在耶路撒冷過五旬節時相信了耶穌,然後就回到羅馬,建立了羅馬教會。開始的時候,猶太基督徒是教會的主要成員,外邦基督徒是少數。有些外邦基督徒或許在當時有按照猶太文化生活。可是,由於猶太人與猶太基督徒產生衝突,為著主耶穌基督而產生爭論,結果衝突驚動了羅馬政府。羅馬皇帝革老丟就在公元49年把大部分的猶太人和猶太基督徒趕出羅馬城。百基拉和亞居拉就是在當時被趕出羅馬城的,他們隨後在哥林多城遇見了保羅。 由於大部分猶太人和猶太基督徒被趕出羅馬城,造成羅馬教會的組成結構產生變化。猶太基督徒的人數急速下降,外邦基督徒的人數慢慢增加而成為羅馬教會的大多數。這使羅馬教會的文化逐漸改變,猶太文化的影響也逐漸減少。在族群優越感的影響下,外邦基督徒開始歧視猶太基督徒和他們的文化,認為自己已經取代了猶太人在上帝國的位置,在階級上比猶太人優越。這使佔大多數的外邦基督徒和佔少數的猶太基督徒產生階級和歧視的衝突。當被趕出的猶太基督徒從其他的地方回到羅馬教會時,發現整個羅馬教會的文化改變了,外邦基督徒變成是羅馬教會的多數,教會生活也跟以前不一樣了。這使猶太基督徒和外邦基督徒在教會的生活產生衝突,互相不接納彼此的生活方式,產生階級和歧視的衝突,甚至懷疑上帝是否依然信實的問題。 這兩項寫作背景影響了羅馬書經文的解讀。筆者在解讀羅馬書經文的過程中,融合這兩項寫作背景資料來分析經文的意義。 簡單的說,羅馬教會的猶太基督徒和外邦基督徒面對族群之間的階級和歧視的衝突。這些衝突是族群和文化的不同造成,同時也涉及「上帝是否依然信實」的問題。猶太基督徒認為自己是上帝的選民,有各樣的優勢,所以他們應該是教會的主幹,教會應該按照猶太人的方式生活。可是,外邦基督徒認為他們是教會的大多數成員,少數服從多數,並且認為自己已經取代了佔少數的猶太人位置,所以,教會應該以外邦基督徒的方式生活。猶太基督徒和外邦基督徒之間的階級和歧視的衝突其實與上帝的信實有關,因為若上帝不再對猶太人信實,那外邦基督徒如何肯定上帝會拯救他們呢?若上帝對猶太人不信實,那這位上帝如何值得再被信賴呢?若上帝依然信實,那上帝要如何除掉教會內的階級和歧視的分別呢? 保羅在羅馬書先陳明上帝的信實,以處理「上帝是否依然信實」的問題。然後,在過程中,保羅以上帝所應許的次序「先是猶太人,後是希臘人」來回應位置或階級的問題,最後以愛與接納來處理族群之間的歧視問題。 盼望以希臘文句型圖的方式來解讀羅馬書的進路能幫助讀者以比較簡易、省時、容易明白的方式來解讀羅馬書的經文。有不足之處,也請不吝指教。 最後,非常感謝信望愛聖經網站給予機會,使筆者能藉著希臘文句型圖來服事上帝及弟兄姐妹。願上帝大大使用信望愛成為眾人的祝福。阿們! 陳維進 於台中 2023年7月19日 最近閱覽過的商品 買過這本書也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