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序一 翟冬青女士(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總幹事)
序二 倪錫欽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
序三 崔永豪醫生(精神科專科醫生)
序四 余綺華醫生(精神科專科醫生)
序五 何基佑先生(跨媒體創作人—「超級奶爸」)
第一章 二十年處理網絡沉溺的前線經驗
關於此書/鄧震宇
我們的理念/鄧震宇
.網絡沉溺與生活平衡
.子女沉迷網絡,家長可以做甚麼?
.青少年沉迷網絡,社會可以做什麼?
我的子女有沉迷網絡嗎?家長自評溫度計/鄧震宇、邵青賢、徐莞芹
第二章 因青年上網而深受困擾的家長故事
1. 養育孩子就像打理一盤生意?/PC
2. 單親媽媽如何向ADHD兒子表達愛?/Ling
3. 內向兒子輟學留家數載,如何尋覓曙光?/Elsie
4. 一家三代人衝突不斷,爸爸如何自處?/猩猩爸爸
5. 情緒一度崩潰的父母,還可以叫他回家嗎?/恩光
6. 疫情後突然輟學,如何輔助女兒重新出發?/慕曦
7. 兒子不上學,全是媽媽的錯?/Winnie
8. 為孩子舖排最好的一切,為甚麼他不接受?/啊文
9. 父母如何打開藏在手機後的秘密?/Finn 與 Ava
第三章 從網絡中找尋出路的少年心聲
1. 迷失的自我/Riddhe
2. 我有我出路 / 岩晶
3. 我的朋友「遊戲機」/阿圍
4. 被「抬」回校的少年/熙
5. 那些年的電競選手夢/阿暉
6. 有家歸不得/家洛
7. 我其實是一個想上學的人/阿豪
8. 在虛擬的絲繭裏/赤葉
9. 醫生也會打機,濕疹病患的打機故事/Timothy
第四章 互助網絡及多元發展
家網友—跨代互助網絡/郭靜霏
由追看動漫到成為3D青年建模師/葉珮汶
由打機到成為數碼創新者/魏禮原、伍文浩
第五章 專業分享
僱主心聲:相信青年有無限潛能/Tony & Eunice
究竟打機算不算精神疾病?/李明冲醫生
社會服務中的知識生產:南方知識論、當事者研究及實務為本研發/曾家達教授、劉朵菲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