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資料

天路客的冒險之旅--《天路歷程》彩繪插畫版

作者 : 本仁約翰

出版社 : 橄欖華宣

商品語言: 繁體中文

裝訂: 平裝/橫排

貨品尺寸/規格:16.5 X 23 CM

限制數量:

供貨狀態:

譯者 : 橄欖編譯部

出版日期: 2025/10/01

頁數: 176

適用分類: 全

運送條件: 不拘

(商品可訂購,結帳後立刻為您進貨,請安心訂購)
NT$269 NT$299 折扣: 9 折
數量:
加入追蹤清單
分享:
你看見那條窄路了嗎?
那就是你唯一必須走的路!
「有許多道路與這條窄路相交,但要當心,因為那些路又彎又寬。你可以這樣分辨正路與錯路:正路是唯一筆直且狹窄的道路。而那條窄路,就是你唯一必須走的路!」
跟隨書中的「基督徒」和他的同伴,一同踏上前往天國之城的史詩旅程,體驗這部經典名著《天路歷程》。本書以兒童和成人都能輕鬆理解並喜愛的方式呈現這個故事,讓被許多人稱為「僅次於聖經、我最珍視的書」的本仁約翰經典,帶領新一代的忠實天路客展開屬靈的冒險旅程。
插畫家
作家兼插畫家菲爾.史茅斯曾想成為一名科學家,但那需要太多的數學。所以他轉而學習人文學科、音樂和平面設計。菲爾撰寫並繪製了數十本書,包括《我的聖經故事大書》和《我的聖經人物、地點與事物大書》。
菲爾和他的妻子住在陽光普照的賓州蘭開斯特。他們有兩個很棒的孩子、一個漂亮的外孫女,還有一隻傻氣又可愛的狗。

原著作者
本仁約翰於1628年11月出生於英國,他的童年飽受滄桑,常被可怕的夢境和褻瀆的思想攪擾;在稍後的年日,他認為這些經歷是出於神的工作,為要帶領他認識耶穌基督的救恩。年少時期,他在一所為窮人子弟所辦的當地學校讀書,不過為了幫補家計,不久就中途輟學。
他在十六歲生日後被徵入軍隊參加內戰,在一次戰役中,他的一個朋友來代替本仁的位置,卻因此中彈身亡,這個經歷使他相信神必定有一個特別的目的要他去履行。本仁在1653年受洗,成為貝德福教會的一員,很快的,教會成員看出神與這位單純的補鍋匠同在,於是鼓勵本仁起來講道。
因國家的宗教政策變化,本仁曾數次入獄,在獄中完成了他最為人所知的偉大作品,就是《天路歷程》。這書出版後大獲成功,一年內就再版多次。本仁最後一次從獄中獲釋後,繼續教牧和講道的服事,他吸引大批群眾樂意聽他講道。1688年8月,在服事的途中遭受風寒,同月31日逝世。
第一章 毀滅之城
第二章 窄門
第三章 解說者之家
第四章 十字架
第五章 亞玻倫
第六章 虛華市集
第七章 疑懼堡
第八章 天國之城

 

 推薦序

一生。一世。
任志強博士(香港《時代論壇》社長)

  保羅說:「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比所有的人更可憐了。」(林前十五19)但是,我們靠基督,若只懂盼望來世,豈不是一樣的可憐嗎?

  好幾年前知道厚基兄準備寫一本叫《只有這一生》的書,也大概知道他背後的想法,暗裡叫好,也暗裡為他擔心。

  叫好,正因為這個寫作意念瞄準了基督教裡面一個重量級課題。處理得好的話,說不定可以糾正某些基督徒在信仰上的偏差,推動信徒群體重新思索原初基督信仰的歷史原貌,也許還可以進而刷新一些非信徒對基督宗教的印象。

  擔心,也是因為這個寫作意念瞄準了基督教裡面一個重量級課題。稍有閃失,隨時粉身碎骨,因為它會令不少自命「信仰純正」的現代教會覺得自己的信仰論述備受挑戰,判定作者離經叛道,宣揚異端邪說,於是群起鞭撻,務求令作者從地平線上消失。

  不過,此刻回想,我這個擔心或許是多餘的──不是因為我覺得毋須擔心,而是因為我知道,擔心其實也沒有用。在這個立場先行、理據滯後的時代,不管作者對手上的題材處理得好抑或不好,或者儘管他多麼小心翼翼,引經據典,層層推論,世界上也總有些自命正統、認為自己比上帝還要神聖的人(借用潘霍華在《獄中書簡》語),一看見題目不對胃口,不符合自己自古以來接受的那套,就馬上條件反射,準備拔槍開火。

  然而無論怎樣,看到厚基兄繼續發揮他的古道熱腸,再次向高難度挑戰,內心畢竟是欣喜的(當然也是羨慕兼妒忌的啦)。吾生有幸,曾與厚基同窗於蘇格蘭愛丁堡大學神學院,當年旁觀其博士研究,已知他是個視野寬廣、野心宏大、愛向高難度挑戰的人,但他絕非那種專門找牛角尖來鑽、致力攀爬象牙塔頂而目空一切的學者,而是個滿有牧養情懷、敏銳於自身和他人內心掙扎的血肉之軀。猶記得,當年某個把酒談心的晚上,他跟我們幾個來自臺灣和香港的同學分享,說自己一度很抗拒「學者」(scholar)這樣的稱呼,但後來想通了,其實所謂「學者」,本意只不過是「不斷學習的人」,那就安然了。厚基的研寫,從博士論文對《聖經》保羅書信和《易傳》的文本互涉與「雙瞳詮釋」(double vision hermeneutics),到幾年前重新探討同性戀所涉及的信仰掙扎,以及對大衛皇朝的再詮釋,對於他來說,都不是純粹學術鑽探,或者對聖典的理性詮釋,而是背負著對生命的關懷,對個人和群體本相的尋根叩問。

  如同厚基過去幾年出版的幾部著作一樣,《只有這一生》也是一本視野寬廣、野心宏大、挑戰高難度的作品,更加是他對生命真諦的尋索。他以聖經敘事的本質為起點和據點,進入符類福音、約翰福音、保羅書信、啟示錄,然後再討論在教會中經常觸及的好些似乎是源自聖經的概念,涉獵廣泛,野心和勇氣都教人肅然起敬,功夫的仔細更令人折服。然而,全書最好看的(或者應該說:最令我怦然心動的),卻是最後的「跋:憶當年」──那是作者身為一位研讀聖經的人、學習神學的人、信仰上帝跟隨基督的人、也是牧養上主群羊的人,把自己的生命掏出來,坦然放在人前,讓讀者對他的論述恍然。這個跋,就如基督教神學所講的「終末」(eschaton)一般,表面上是放在最後的,事實上卻是支撐著整部著作,令整本書make sense、顯出整個研寫計劃的真正意義的關鍵。

  因為曾經在蘇格蘭同窗數載,我們的人生從此交疊,但除此之外,我跟厚基的成長背景、人生與信仰歷程其實完全不一樣,他所經歷過的,我差不多都沒有接觸過。然而,身為東亞地區的華人/漢人基督徒,我們的信仰內涵,教會圈子裡的教導和氛圍,群體所承傳的信仰傳統,卻原來如此接近,交疊得如此多。而根據我的接觸和觀察,東亞地區以外的華人/漢人基督徒,主流的信仰內涵也非常相近。
 
  厚基的《只有這一生》能否說服閣下,就只能由每一位拿起這本書來讀的人,自行斷定。你沒有需要認同他所有觀點,也不一定同意他每個細節的論述,但你不可能抹殺他的認真和努力,完全無視他所提出的。作者已經發出了這個邀請,邀請讀者細心考慮他所做的功夫,重新審視現代教會以為理所當然的永生觀,那就請你開放心懷,接受邀請,迎接挑戰吧!

最近閱覽過的商品

買過這本書也買了

Scr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