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資料

聖五傷畢奧神父傳

作者 : 林之鼎神父

出版社 : 啟示

商品語言: 繁體中文

裝訂:

貨品尺寸/規格:21 X 14.74 cm

限制數量:

供貨狀態:

譯者 : 朱怡康

出版日期: 2013/11/01

頁數: 526

適用分類: 全

運送條件: 不拘

(商品可訂購,結帳後立刻為您進貨,請安心訂購)
NT$432 NT$480 折扣: 9 折
數量:
加入追蹤清單
分享:
 許多人引頸企望一位真正接近上主的人、一位能回答生命問題的人。

  他們厭倦了哲學家含糊的答案,也不再滿意神學家們艱澀難懂的教理,
他們盼望有人能明確告訴自己該怎麼活,又該怎麼認識神。
透過畢奧神父,這些奧祕難解的問題終於有了答案。

  一生充滿傳奇的畢奧神父,是當代最偉大的神秘學家、義大利最受歡迎的聖人,他的支持者遍及全世界,除了一般大眾與教會人士,各國的達官顯要、影視明星也會專程來拜訪他、尋求他的指引。

一九一八年,正在耶穌苦像前祈禱的畢奧神父,身上忽然出現與耶穌受難時一樣的傷口,貫穿他的手、腳與肋旁,不斷流血且疼痛異常,傷口散發著一股奇妙的馨香。此後五十年間,一直有不同醫生試圖治療他,但傷口始終沒有癒合,疼痛也未曾減輕。他擁有的超性恩賜更是科學難以解釋,他能讀心、說預言,不須與人交談即能洞悉對方心靈的秘密;他還能分身二地;能驅魔;他所行使的醫治奇蹟更是數不勝數:讓重傷昏迷的人恢復神智、使全盲者重見光明、為癌症病人免除痛苦、讓腫瘤消失、使心臟病完全痊癒……等等。

他分享了耶穌在十字架上所受的痛苦,也在患病和痛苦的人群中見到耶穌。他因此成立「受苦者安慰之家」,解救了無數陷入病痛與苦難的家庭;他也將自己奉獻給每一個人,每天把所有時間都用來聽告解、主持彌撒、祈禱,以及接見各地前來的求助者。即使在他名聲鵲起後,各種質疑與不公正的毀謗接踵而來,他依然謙卑、沉默,不改其犧牲奉獻之心。終其一生,畢奧神父沒出過一本書、沒提出過深奧的神學見解,也沒在大學發表過演講,但他的畢生心力卻讓人更直接地感受到神的慈愛,改變了無數人的生命。

本書帶我們一覽畢奧神父的生平與時代。作者親自採訪認識畢奧神父的人,以及與他工作多年的秘書,獲得許多可靠的第一手資料,並增添他過世後的新事件細節。除了文字內容外,還有數十張珍貴的記錄照片,幫助讀者更加瞭解這位聖五傷神父的使命與神蹟環繞的一生。

本書特色

★畢奧神父是當代最偉大的神秘學家、義大利最受歡迎的聖人,粉絲遍佈全世界
★身負基督「聖傷」,一生顯現無數神蹟,並經過現代科學與醫學檢證
★內容詳實、考究,是一口氣瞭解畢奧神父的必讀完整版!

名人推薦

輔仁聖博敏神學院教授 吳伯仁
台北總教區神父 林之鼎
終身義工 孫越
卡內基訓練負責人 黑幼龍
──誠摯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國外好評】

回顧畢奧神父的一生,可以說是天主「在一個平凡的人身上,成就不平凡的事」。畢奧神父所接觸的人士來自四面八方、各個階層,他不論宗派——即使不是基督徒也不例外——他總是熱情地接待。他的熱誠接待,無異是一個先知性的行動。──吳伯仁,輔仁聖博敏神學院教授

如果人們昧於所看見的傳奇,而忽略了畢奧一生所忠勤追隨的是真人真神耶穌、並唯天主旨意是從,那麼所看到的畢奧神父,將只會是一幅失焦的圖像!在這些奇蹟的背後,反映出的是一種渴望、一種追尋,而畢奧神父某方面讓我們碰觸到了——主的真光。──林之鼎,台灣天主教總修院神父

五傷畢奧神父的一生是奇蹟。他的手腳有紅腫出血的傷痕,他能說出別人以前做過的事,他能「猜」到別人心中在想什麼,令人難以置信。其實宇宙的存在就是一個奇蹟,人的一生也是一個奇蹟。人都可以活出永恆的生命,我滿心希望你相信。──黑幼龍,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地區負責人

這是一個動人的故事,讓我們看到畢奧神父承擔的痛苦、代求的奇蹟,以及他如何帶領成千上萬的靈魂歸向基督。——泰納.沃克(Gordon T. Walker),《華盛頓時報》專欄作家

 作者簡介

C.伯納德.盧芬(C.Bernard Ruffin)


  一九四七年出生,美國華盛頓特區的信義會聖慰者堂(Holy Comforter Lutheran Church)牧師,亦為知名的宗教類書籍作家,寫過多本有關宗教主題的作品,包括《聖詩作者芬妮‧寇斯比傳》(Fanny Crosby)、《都靈殮布》(The Shroud of Turin)等書。曾任歷史老師,現居維吉尼亞州。

  ◆關於畢奧神父
  廣受敬愛的義大利神父,身負基督聖傷,在過世之前,他每月收到五千封來信,每年接見來自全球的數萬名訪客。有些人尋求醫治身體,有些人尋求醫治心靈,也有些人只為好奇而來,但他們全都相信:這位聖者靈性卓絕。

  【畢奧神父生平簡歷】
  1887年5月25日生於南義小鎮皮耶垂西那。
  1903年1月22日入嘉布遣方濟會,取名「畢奧」。
  1907年1月27日發安貧、服從與守貞三聖願。
  1910年8月10日於貝內文托的主教座堂晉鐸。
  1918年9月20日手、腳、肋旁出現聖傷。
  1956年5月5日成立「受苦者的安慰之家」。
  1968年9月23日卒於聖若翰.羅通多,享年八十一歲。
  1998年12月18日被授予「可敬者」頭銜。
  1999年5月2日列為「真福」。
  2002年6月16日封為「聖人」。

譯者簡介

朱怡康


  台大政治學研究所畢,現為政大宗教所博士候選人。譯有《治癒生命的創傷》、《開啟你的靈性力量》,合譯有《瑜伽之心》、《複製、基因與不朽》等作品。

審訂者簡介

林之鼎神父


  羅馬宗座傳信大學信理神學碩士,愛爾蘭宗座Maynooth總修院學士。曾任天主教台北總主教公署總務主任,新竹四維聯合備修院院長、台灣總修院生活導師、台北總教區永春天主堂、松山天主堂主任司鐸、輔大使命室主任,以及台北總教區基督徒合一委員會召集人、宗教交談委員會召集人、刊物審查員。目前就讀於義大利索菲亞大學博士班。
 導  讀 一個真實的故事       林之鼎

專文推薦 平凡中的不平凡       吳伯仁
專文推薦 人可以活出永恆的生命    黑幼龍
作者序  當牧師遇見畢奧神父
楔  子 聖方濟第二

1 凡事靠主之家
2 可愛的小法
3 眾人的模範
4 屬天的秘密
5 聖潔的司祭,完美的祭品
6 天堂與地獄之間
7 雙重流亡
8 心靈的黑夜
9 重返會院
10 來到聖若翰‧羅通多
11 成為靈修導師
12 聖傷
13 異常聖潔或精神異常?
14 聖潔名聲傳遍四方
15 小弟兄與總主教
16 撒殫之戰
17 行奇蹟者
18 美國來的「得力助手」
19 接連不斷的悲痛
20 監禁
21 我在世間的工作,就此開始
22 上主現在不施憐憫
23 畢奧神父與美國大兵
24 全球訪客紛至沓來
25 受苦者安慰之家
26 畢奧神父的一天
27 領有神恩之人
28 超凡的旅人
29 治癒奇蹟
30 最沉重的十架
31 金慶前的苦難
32 我再也扛不起我的十架
33 請容我死
34 畢奧神父還活著!
35 皮耶垂西那的聖畢奧

後記 基督的仿效者
附錄 喬治‧波格尼蒙席的見證
謝詞
注釋

 神似乎愛玩捉迷藏。在高峰與低谷、狂喜與鬱結中擺盪,是密契者的共同經驗,西耶納的聖佳琳(St. Catherine of Siena)和大德蘭都提過「聖愛的遊戲」(game of love),亦即神似乎會對靈魂一時隱匿、一時現身。畢奧神父的經驗也是如此。有時,他覺得「宛若置身天堂」;有時,他又覺得撒殫幾乎將他從上主手中劫走。本篤神父向他保證:這是靈命成長的正常過程。

 
畢奧的信德逐漸茁壯,他發現自己漸漸能抵抗魔鬼的試探,也越來越不憂心自己會陷於誘惑。不過,直到遲暮之年,他也從不敢掉以輕心,自以為已完全得救。有些人認為「一朝得救,即永遠得救」,但畢奧神父的想法絕非如此,他認為直到人生最後一刻,都有失去這份救續的可能性。在晚年時,畢奧神父有一次和好友皮耶特洛.庫吉諾(Pietro Cugino)一起散步,結果他突然拋了一個讓好友驚訝不已的問題:「認真告訴我:你覺得我會得救嗎?」正因在神枯(spiritual desolation)之時,畢奧神父深深感到自己無能拯救自己,所以他更加明瞭,唯一的對策是將自己完全交託給耶穌。從他一九一一年八月寫給本篤神父的信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到:這時的他,已有足夠信心擊退魔鬼的攻擊。他寫道:「魔鬼一如往常地發動攻擊,處心積慮要傷害我的靈魂。不過,我這些日子卻油然生起一股靈性的喜樂,言語難詮其美……我以前覺得很難完全順服天主旨意,但現在不會了。我現在甚至能輕鬆擊退試探者的猛烈攻擊,不覺疲倦也不感吃力。」
 
隔月,畢奧再次寫信給本篤神父:「耶穌繼續與我同在,堅定我的力量,讓我能輕易擊退試探、並委身於上主……這些事變得越來越容易了。你可知道,我過去有多少次忘恩負義,為了世間俗物而忽視耶穌?但看啊!耶穌美妙的印記,竟賜給了我這卑賤不堪的人! 這奇異恩典,我該如何比擬?這豐沛恩賜,我又該如何回報?」
 
畢奧神父的靈性就這樣日益成長,他越來越能接受苦痛,而且不只是為了自我滿全。在這段時期,他也將自己作為犧牲獻給上主,以拯救世人之靈。正如我們在第三章提過的,畢奧神父也很熟悉「聖愛犧牲」的概念,在晉鐸紀念卡上,他也寫下了作「完美祭品」的心願。晉鐸數月之後,他在一九一○年十一月廿九日寫信給本篤神父說:「我以前就想以自己作為犧牲的祭品獻給上主,為可憐的罪人和煉獄裡的煉靈補贖。我一直有這個心願,它也逐漸在我心裡茁壯,如今它已成為一股沛然莫之能禦的熱情。我以前就曾多次將自己獻給上主,懇求祂將對罪人、煉靈的懲罰加在我身上,只要祂能讓罪人悔改得救、讓煉靈加速離開煉獄,要我多承受幾百倍的懲罰都可以……現在,我想徵得你的許可,再次將自己獻給上主。我覺得這也是耶穌的心願,我也相信,許可我這樣做並不會讓你為難。」
 
本篤神父的回覆熱情無比:「就獻上自己吧!在十字架上張開雙臂,以自己作為犧牲的祭品獻給天父,與慈愛的救主結合!為世上的罪惡與煉獄中的煉靈受苦、呻吟、祈禱。」
 
兩年後,在一封寫給奧斯定神父的信中,畢奧神父進一步說明了何謂「聖愛犧牲」:「天主揀選了一些靈魂,來和祂一起完成人類的救贖大業。雖然我不配,但祂也揀選了我。這些靈魂越是受苦不得安慰,我們的好耶穌就可以少受些苦。我之所以希望能多受些苦、不受安慰,原因正在於此,這便是我一切喜樂所在。要這樣做的確需要勇氣,但耶穌從未拒絕我任何東西。」
 
幾年之後,在另一封寫給奧斯定神父的信中,他再次提到了與基督同負拯救之擔的使命:「請你為我這基勒乃人(古利奈人)祈禱,好讓我能背起眾人的十字架,滿全宗徒的話:『我行善,以補充基督的苦難所欠缺的。』」耶穌往髑髏地受刑途中,曾因無法承受十字架的重壓而癱倒,羅馬士兵於是強迫基勒乃人西滿(西門)為祂背十字架,畢奧神父乃以此自喻。但就像西滿是被臨時徵來的一樣,畢奧神父也不認為是自己選擇了自己的使命,相反地,他相信是上主揀選了他作為犧牲,偕同耶穌背負十字架。
 
事實上,在畢奧神父請本篤神父許可他作聖愛犧牲之前,他的身體已經領受了印記,讓他相信上主已接受他獻上自己。這些身體印記的位置,正呼應了基督受難時的傷口。
 
一九一○年九月七日午後,畢奧神父來到帕努洛神父的辦公室,請他看手掌上的傷。帕努洛「老爹」問他到底出了什麼事,畢奧說他在皮阿納.羅馬納祈禱時,耶穌和瑪利亞出現在他面前,給了他這些傷口。帕努洛神父仔細檢查了他的手,叫畢奧一定要去看醫生。第一個醫生認為這只是皮膚結核病,於是畢奧又去看安得烈.卡東內,卡東內對上個醫生的診斷嗤之以鼻,直呼「鬼扯!」他仔細翻看畢奧的手掌,發現兩隻手的手心、手背,都有直徑約半吋的瘡腫。雖然傷口沒有出血,但似乎擴散到整個手掌。不過,雖然卡東內很肯定這不是「皮膚結核病」,卻也說不上來這到底是什麼。
 
畢奧對這傷口很感尷尬,也試著隱瞞。除了兩位醫生和帕努洛神父之外,他只有讓老友墨糾里歐看,連自己的媽媽都蒙在鼓裡。其實,貝芭也有注意到兒子不太對勁,問他為什麼一直甩動他的手,像在彈吉他一樣。但畢奧還是成功瞞過了她,沒讓她看見手上的傷。
 
看過卡東內幾天之後,畢奧又去找帕努洛神父,對他說:「老爹,請幫我個忙。請跟我一起祈禱,求耶穌把這收回去。我願意受苦,甚至願意受苦而死,但我希望不要讓人知道。」
 
帕努洛神父答道:「孩子,我會為你祈禱,和你一起請耶穌把這收回去。不過,如果這是神的旨意,你就得全然順服。你要記住,既然是為了拯救靈魂、讓世界變得更好,你就要對耶穌說:『依祢的旨意用我。』」
 
於是,他們一起祈禱,傷口也真的消失了—只消失了一季。
 
帕努洛神父的言詞顯示:他已知道畢奧想將自己獻給耶穌,好讓更多靈魂悔改信主。可能也是因為在九月時,這位平易近人的「老爹」贊同了他的想法,所以在十一月時,畢奧才敢向嚴厲的本篤神父說出這個念頭。而關於聖傷一事,他更是要等一年多後,才有勇氣告訴這位靈修導師。聖傷在首次出現一年後再度浮現,這一次,畢奧決定要告知本篤神父:
 
昨天發生了一件事,我不知該怎麼解釋,也無法了解。在我兩隻手的手掌中央,出現了一個硬幣大小的紅點,紅點中央劇痛無比,左手掌尤然,在我提筆寫信的此刻依然如此。另外,我也感到雙腳腳底隱隱作痛。
 
這現象持續了將近一年,但最近有一小段時間沒有出現。請別責怪我沒早點向您報告,因為我實在不好意思提。真希望您能了解,我鼓起了多大勇氣才寫這封信! 其實,我有很多事得向您報告,但我實在不知該怎麼表達。
 
不過,這次「雛形聖傷」(proto-stigmata)事件,後來被畢奧神父淡化。一九六六到一九六七年,拉斐爾神父為畢奧神父做了一系列訪談,當時他已垂垂老矣。一開始時,畢奧神父完全忘了這件事,指著聖傷說「這都是到聖若翰.羅通多才出現的」,還說關於他在那之前就有聖傷的說法是錯誤的。不過,在請他看自己五十年前寫的信之後,這位老人終於記起了在皮耶垂西那發生過的事,他說:在皮阿納.羅馬納的小房間祈禱時,「當我陷入深層默想的出神狀態,我的手掌不止一次出現灼熱的紅點,劇痛長達數日。我也發現肋旁出現傷口。不過,要到聖若翰.羅通多之後,這些傷口才開始出血、不再消失。」
 
至於本篤神父,從他收到來信、知道畢奧手掌出現傷口那一刻起,便決心要不計代價將他帶回會院。
 
天堂與地獄之間
 
接到畢奧關於聖傷的信後,本篤神父馬上寫信給嘉布遣會總會長,塞吉亞諾(Seggiano)的帕西費科神父(Padre Pacifico),一方面告訴他這位青年弟兄相當聖潔,一方面也徵詢他的意見:是否該把畢奧召回會院?在介紹畢奧是位「人格聖潔的年輕司鐸」之後,本篤神父也提到畢奧將自己獻為聖愛犧牲,還有他一再復發的怪病,並將這兩件事連在一起:「他懇求同擔救主的苦痛,這份請求也以一種神秘的方式獲得應允:無藥可醫的偏頭痛、群醫束手的怪病,遍訪名醫皆無結果。他深受病痛之苦,也飽受心靈煎熬。醫生們原本認為他得了肺結核,所以要他回家鄉休養,畢竟他嘔吐的情況相當嚴重,長期無法正常進食。」
 
然後,本篤神父也說了聖傷的事,認為「這是他特殊召叫的印記」,並尋求帕西費科神父的建議,因為在過去幾年中,雖然畢奧神父不斷被送往各個會院,但每次都以重病回家休養告終。所以本篤神父問道:「我認為迄今為止,他的經歷都是出於天主旨意。但現在,我想盡可能將他召回會院。不過我也擔心,(事情若有什麼差錯)錯誤必定在我。所以我想請教:您覺得怎麼辦比較好呢?」
 
帕西費科神父顯然同意本篤神父的想法,也認為該將這「聖潔」的年輕神父召回會院,因為在一九一一年秋天,本篤神父開始積極敦促畢奧返回會院。不過他僅止於勸說、鼓勵,並未強加命令。
 
畢奧神父很是為難,他寫信跟本篤神父說:「您知道我也很想回會院,我獻給上主最大的犧牲,莫過於我無法在會院裡生活。」但他也說:他若回會院,應該很快會因劇烈嘔吐及營養不良病死,他並不認為神想這樣置他於死地。另一方面,繼續待在皮耶垂西那,他還有能力主持彌撒;但要是回會院後歷史重演,他顯然會因身體因素而無法再獻彌撒。畢奧寫道:「如果我必須獨自受苦,我可以接受;但若是痛苦、焦慮的結果僅是讓我死亡而已,我實在不曉得該怎麼面對。」不過,縱然有這些疑慮,畢奧還是願意服從長上的命令:「我覺得我有權利、也有責任不讓自己二十四歲就死去,我也覺得這不是神的計畫。請把我當成無意志的死人,而非有意志的活人,依您認為最好的方式處理吧!為了服從,我可以作任何犧牲。」

 推薦序


人可以活出永恆的生命 黑幼龍


人生就是那麼奇妙。四十多年前,我幫光啓出版社翻譯了一本五傷畢奧神父的書。想不到近半個世紀後,我竟然有機會為他的新書寫序了!

那是一本很簡單的書,沒有「五傷」的圖片,連黑白的都沒有。當時我覺得畢奧神父身上有與耶穌一様的傷痕,可能與五傷方濟各一樣,是一個奇蹟。

這四十多年期間的變化真大。

那時候我才二十多歲,剛結婚,老大才剛滿周歲。在空軍服務。對未來相當茫然。

現在我已過了隨心所欲之年,周圍有十個孫子、孫女了。我所創辦的中文卡內基訓練也從台灣散播到大陸各地。真的是物換星移,變化大得有點不可思議。

這還只是外在的,可用數字衡量的改變。這四十多年來從心路歷程陸續產生的不同思想、悟念、感受,那就更難形容了。

但人生中有些事是不會變的。信仰就是其中之一。

我覺得信仰本身是一種恩典,一種「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那麼奇妙,那麼不可思議。奇蹟也是一樣。說不出什麼道理。很神奇。有的人相信。也有些人不信。

五傷畢奧神父的一生是奇蹟。他的手腳有紅腫出血的傷痕。他能說出別人以前做過的事。他能「猜」 到別人心中在想什麼。令人難以置信。

其實宇宙的存在就是一個奇蹟。宇宙的演化也是奇蹟。好多科學家、生物學家是虔誠的基督徒。他們一點都不迷信。有的人不相信世界是七天造成的。聖經“創世紀”中敘述上帝是如何在七天內創造了天地萬物。但所謂一“天” 是指太陽從升起到沉沒。但照聖經的說法,太陽是在第四天才造成的。前面的三天是怎麼計算的呢? 一天可能是二十五小時,也可能是二萬五千小時,一切就看你怎麼相信了。

人的一生也是一個奇蹟。從一個單細胞,到完整的生命體,到長大成人,綿延下一代,到有喜怒哀樂,一直到具有與萬物不同的智慧、自由意志,思想和信念。最後到達了能活永恆的生命的層次。

人都可以活永恆的生命。我滿心希望你相信。

(本文作者為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地區負責人)

導讀

一個真實的故事 林之鼎


畢奧神父究竟是何許人物? ——在聽說了畢奧神父,又知道了他、以及圍繞著他所發生的許多事情之後,總令人不由得打心底發出這個問號。

他是二十世紀的現代人,而活著的時候,就已經是個常上報、被人掛在嘴邊的「八卦人物」了。

他與耶穌和聖人們親切談話,常透過祈禱治癒傷患殘疾,能預言未來、看穿人心。他與他的護守天使互動頻繁,很多時候還請天使來幫他去跑差事。魔鬼對他相當無奈,恐嚇誘惑、甚至暴力痛毆都無效,他繼續齋戒祈禱以對,一點兒都不曾讓步,也告訴大家對牠不用害怕。

最為人所樂道或爭議之一的,是他雙手雙腳和左胸口上,竟然烙印著耶穌的五傷,就像是被釘子長矛所刺透的傷口,而且不時流出鮮血。任憑好心的醫生或不懷好意的大夫反覆診察、想要徹底治癒這種奇怪的「疑難雜症」,但從來沒有一個人成功過。一般的傷口常發出腐爛的氣味,而畢奧神父的反倒持續散放一股無以理解的芳香。直到現今2013年都還有很多人在去聖若翰・羅通多朝聖時,聲稱聞到畢奧神父獨有的香氣——他臨在的特殊標記。最後,這些傷口在他臨終交付靈魂的時候,卻又一反醫學常理、已然消失得無影無蹤,連疤痕也沒有!

人願意有知心,常願意自己是好的,而天主透過告解聖事——教會的服務——赦免罪過、幫人重獲自由,但常有人覺得要跟神父告明很難,因為他首先要面對的是自己的難堪。然而慕名來畢奧神父這裡辦告解的人潮蜂擁,就算要等好幾天也沒有關係。有人發現還沒開口,畢奧神父已經知道他犯了麼罪,有時還提醒人忘了告明什麼,或乾脆幫他說出來了。這麼私密的事,他怎麼知道的?

眼見受苦的人實在太多,畢奧神父結合了社會善良的力量,為傷患建築了美輪美奐、功能齊備的醫院,就叫做「受苦者安慰之家」。他在人身上看見苦難,也看見受苦的基督:「當看見在我身邊聚集的群眾時,我願意背起每一個人的十字架。」他低頭向主祈禱:「把這個世界所有的痛苦放到我身上——放到這個羔羊身上。」

人們不惜犧牲睡眠時間,就為了參加他一大清早主持的彌撒,因為他的禮儀總令人感動萬分,讓人深受吸引。究竟是被什麼所吸引?——似乎有一股特殊的平安與寧靜,天堂真實得好像用手就可以碰觸得到,讓人感到天主的臨在。

在他身邊所發生的事情,有時看起來的確是太違反常理了,所以不但是街頭巷尾的話題常離不開他,連教廷高層人物之間也議論他。讚美他的大有人在,攻訐他的消息也時有所聞。記者不時喜歡報導他又顯了什麼奇蹟,人們在哪裡又看見他的分身。那些看來似乎「怪力亂神」的現象,恰是這位大鬍子神父——更精確的說,是天主教方濟會大家庭中的嘉布遣會弟兄——表面上看來最受人矚目的原因。

「力不由理,斯怪力也;神不由正,斯亂神也。」(李充十三經注疏) 有趣的是:當很多人極力宣揚畢奧神父的神奇之時,他自己卻也無法解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但他曉得任何真正的好事都是來自於天主的,所以是有理的,而他也只不過是正神的僕役。事實上,碰到奇蹟擺在眼前還惡意否認攻詰的人,他會生氣;但是對那些懷著純樸之心前來道謝的人,他的溫柔又像冬天和煦的太陽。——不難想見為何當時就有人說他是聖人,也有人稱他是騙子和無賴。

畢奧神父於1968年離開了這個世界。教會在經過四十多年的訪察明辨後,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終於在2002年6月16號隆重的宣布畢奧神父為聖人。剎時逾二十多萬於梵蒂岡伯多祿廣場一齊爆出的掌聲,讓人愰若置身於天國的歡呼之中,所有的人都感到與有榮焉的喜樂,同時也平息了反對的風浪。

一直到今天,當人們乘車到聖若翰・羅通多,會發現那是一個位在山脊上的小鎮。沿路土地石頭多而貧瘠,夏天燥熱冬天酷寒不利農業,地理不便又欠缺礦藏不利工業……而人竟越來越多,小鎮在發展!

這些人來做什麼?有什麼好做的!?這麼多的人,已經是個奇蹟了。在這些奇蹟的背後,反映出的是一種渴望、一種追尋,而畢奧神父某方面讓我們碰觸到了——主的真光。

「提起勇氣來吧!繼續往前!光明總不會延遲從黑暗中放射出來!」
「需要愛、去愛,此外無它!」
「每天都是為愛而又有的一天。」

如此的犧牲和付出,於是人家也從他身上看見了基督,而他所受的五傷印證了他與基督融合為一。

的確,如果人們昧於所看見的傳奇,而忽略了畢奧一生所忠勤追隨的是真人真神耶穌、並唯天主旨意是從,那麼所看到的畢奧神父,將只會是一幅失焦的圖像!

本書的生成又是另一項驚奇:作者是基督教信義宗的牧師。

其實聖德才是最吸引人的,而聖德的本身就是神自己。我們若是對此心有所感,那是因為神願意特別向我們敞開祂的慈愛,願意人成為另一位在世的基督。各教會之間所面臨的,早已超越了掌旗正統之爭,而是更深刻的問題:我真的在主內活出了基督的面容嗎?基督所願意於我們的合一又是如何的呢?

畢奧神父自己一步步追隨了主的教誨,在聖方濟的大家庭中受到陶冶。他尊重教會,也愛護自己所屬的修會團體。人家問他有什麼更大的願望。

「我更大的願望?」他說:「使我作我所有弟兄中最小的一個!」

如今在永恆的天堂內,他太清楚世間的路該怎麼走了。卻顧所來徑,當初那些看來孰不可忍的砥礪,竟都是穿越層層疊障的最佳助力。畢奧既然自己走過了、成功了,他也極為願意幫助人、跟人分享,於是我們聽見他跟人講:

「當主召喚我時,我會跟他說:『主啊,我留在天堂的門口!當看見我最後的一個孩子進去時,我才進去。』」

「你們每一個人都可以說:『畢奧神父是我的!』」
至於畢奧神父究竟是何許人物? ——此問靜待讀者自評。

(本文作者為台北總教區神父)

最近閱覽過的商品

買過這本書也買了

Scroll